748期:夜宿京都说元宵

三天前,财团法人世界孔子协会将给我颁发了“孔子易传奖”。消息发布后,不包括电话祝贺,收到的贺信逾千。特别是在日本的朋友,不论是有联系还是多年没联系的老友,一下子都找到了我,获知我定于20日回北京,一片挽留之情,希望我能在日本多住几天,用他们的话说,除了工作,还应该有兄弟、朋友间交流的时间。其中有些朋友,谋划了一个惊喜,说请我出去转转,等车上了高速公路,直奔京都而去,就这样我被“绑架”到了日本的古都。

用英国小说家、旅行文学作家简·莫里斯的说法,京都是一个沉默魅力的地方,一个私密的地方,一个藏在墙后的地方,一个你肯定能找见其美的地方……。在我眼里,京都是日本人的心头朱砂痣,是体验大和文化,探索中华文化必到之地。

远在奈良时代末期,桓武天皇为了摆脱奈良佛教寺院势力的影响,于公元784年将首都从奈良市迁移到冈京。在气清麻吕的建议下,于公元794年将首都又迁到位于山城国的平安京,也就是今天的京都,自此开启了平安时代,也开始了京都作为日本首都的历史。京都的选址参考了中国风水思想,并且效仿中国唐代的长安,是一座传统的市坊制都市。

1864年,幕府军队和倒幕势力在京都市内发生激烈战斗,京都市内大片街区被焚毁。这也使得京都市中心现存的建筑多为幕末之后修建的建筑物。1868年,日本的首都从京都迁移至东京,除了皇室及公家之外大量商人也从京都迁居至东京,京都面临巨大的危机。京都市政财界采取了大量措施试图挽回危机局面,其主要内容包括了实施学区制、创建京都帝国大学,使京都成为西日本高等教育和研究的中心。兴建琵琶湖疏水作为水运路线,并进行水力发电,铺设日本最早的有轨电车京都市电。举办第4届内国劝业博览会并修建平安神宫。1921年,京都实施了首个都市计划,开始进入现代城市规划时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京都市是日本城市中较少遭到美军空袭轰炸的都市,因此京都市是日本少数仍然拥有丰富的战前建筑的城市之一。1994年,京都的多处古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日本具代表性的观光都市和文化都市。

初春的京都寒冷萧瑟。榻榻米地、纸窗木屋、青苔石板、低矮回廊、被炉暖几、廊外月光。明天是中国的元宵节,在最具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日本古都,谈中国的元宵佳节,更有一番趣味。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是整个春节的压轴高潮,在中国,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贯穿新年,有始有终有情。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今天的元宵佳节,已经不在乎节长节短,只关乎到一个焦点,您是否将元宵节看作新的一年开始,在元宵节的晚上,点燃灯火可以驱邪,可以为您整年种下好运连连。

在京都游历古刹园林,浮想联翩,京都之美,隐含着中华文化的元素,完好的保留了中国大唐的基因,每次到访,我总在想,日本既然延续着中华文化的脉络,为何在二战期间,对中国人民下手如此之狠?如枯山水庭园的艺术之美,以砂为泉,上构石桥,间植树木,唯不见人影。远远望去,满目苍凉,生气全无,虽然满腹疑团,但眼前之景,却更具历史韵意。

 

李建军写于日本京都

2016年2月22日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