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期:我与蹴鞠有个预约

2月22日,我在奈良,受到国际奈良学学术研讨馆欢迎和接待,该研讨馆馆长等数位学者向我介绍了8世纪日本首都平城京建设在此地开始的文化传承。在与我见面前,馆长也看了我的一些文章,特别对《李说当然744期之日本相扑的幕内力士苍国来》一文中,谈到相扑力士要身体中轴正,重心低,爆发力大及腿力、腰力、速度和智力超越众人等寥寥数句,认为我是绝对的专家,我向他们解释道,我是中国人体工程学的创办人,研究的核心就是人体,不仅是人的生理,还综合了命理和地理。该馆提出了他们的期望,希望我能安排时间再次到奈良,观摩每年新春奈良举办的“蹴鞠祭”。

蹴鞠,本来就在我采写日本文化专题的目录中,没想到,一个礼节性的造访,竟然将我的采写顺序提上了日程。“蹴鞠”在日本已有1400年的历史。在1400年以前的日本飞鸟时代(西元592年-710年),“蹴鞠”从中国来了,然后,在平安时代(西元794年-1185年)普及了成为贵族的游戏。

蹴鞠远在战国时代已经流行在我国的民间,到汉代已进入宫廷。桓宽的《盐铁论》记载,西汉社会承平日久,“贵人之家,蹋鞠斗鸡”为乐,一般百姓也是在“康庄驰逐,穷巷蹋鞠”。汉代葛洪的写了《西京杂记》,书中专门记载了有关蹴鞠的故事:刘邦做了皇帝之后,就把父亲刘太公接到长安城的未央宫养老,但刘老爷子不乐意,原来刘老爷子自幼酷爱蹴鞠。虽说是皇宫,但没有蹴鞠这日子怎么过?于是,刘邦就在长安城东百里之处,仿照老家沛县丰邑的规模,造起了一座新城,把老爷子和原来丰邑的居民全部迁住到那里,开始“斗鸡、蹴鞠为欢”,刘老爷子这才心满意足。

再讲个全球第一个沉溺于蹴鞠而丧命的球迷,西汉有个叫项处的重病人,找当时的名医淳于意诊治,淳于大夫要求他静养,不能从事重体力和激烈活动,否则定会吐血而死。项处出了医馆,依旧蹴鞠玩乐,结果身冒冷汗、口吐鲜血。再去请淳于大夫意给他诊治的时候,一代名医也已经素手无策,并判定他活不过第二天傍晚。果然,到第二天傍晚,爱蹴鞠如命的项处就挂了。这个故事记载于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蹴鞠的发展,在我国汉代就呈现了专业态势,汉代人著有《蹴鞠二十五篇》,蹴鞠有了明确的规则,东汉李尤的《鞠城铭》体现了当时蹴鞠走向专业化的标志。到了宋代,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都是铁杆球迷,形象地说明了宋代开国君臣在军务繁忙的时候,还忙里偷闲的娱乐活动就是蹴鞠。

早期的鞠是用熟牛皮做球,,中间填充毛发,做成实心的球,这种鞠一直沿用到中唐。唐代的人改进了做球的工艺,改填充毛发为放一个动物的尿囊,制成了充气的鞠,并增加了鞠的片数,使之更近圆形。宋代将鞠的片数增加到了十二片,外缝线改为了内缝线,已经非常接近现今的足球。

蹴鞠以其极强的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在其产生后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不断随着人群的流动而向各个方向传播,从汉唐时期开始向日本和高丽传播。在唐代,日本先后派了13批遣唐使来大唐学习,鉴真和尚又带很多人到日本进行文化交流。频繁的文化交流为蹴鞠的传播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蹴鞠也赢得了日本朝廷和民间的喜爱。在日本古籍《游庭秘抄》有记载:蹴鞠者,起自沧海万里之异域,遍于赤县九陌之皇城。另一本日本古籍《蹴鞠九十九个条》说:“鞠,始于大唐。”

日本的蹴鞠到江户时代已经成为贵族消遣娱乐的代表项目,从此久盛不衰。那时还出现了蹴鞠名家,最出名的蹴鞠家族是藤原家,他们家族中的藤原成通被称为“鞠圣”。时至今日,在日本皇室中仍然保留着蹴鞠这项运动,成为皇室贵族日常游玩的游戏之一。每到新年正月都要举行“蹴鞠奉纳”、“蹴鞠祭”,京都、奈良年年如此。

蹴鞠在日本不仅有很好的传承,还有四个非常有名的流派,分别是难波流、飞鸟井流、御子左流以及社家流。这些流派每年都有表演和比赛,希望我下次采访日本蹴鞠时,能看到“名足”的技艺,以人体工程学进一步的揭示蹴鞠中的天、地、人玄妙。

 

李建军写于日本熊本、高松

2016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