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5期:阴阳相贯,血脉龙脉?

昨天在河南的南阳,考察了一位中国玉雕界中值得我去评论的玉雕艺术家。下午就被来自湖北的专车接到了远在帝尧时被称为“樊国”的鄂州。

坐定在鄂州已经是晚上10点了,但脑海里依然是在人体工程学的学术环境中,求索的思绪无法片刻停顿……人生活在天地之间,自然环境之内,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人体结构、形貌,具体而微地体现了天地的构成内涵。人身是小宇宙,是大宇宙的一个缩影,自然界有的,人体之中同样具有,譬如只有中国文化能体验的人体之脉,还有自然山川之脉。

说到“脉”,我们立即会想到的是龙脉、人脉、血脉等等。但你如果想将这个唯有中国文化能表述的脉字,翻译成中文之外的任何一种文字,几乎要用一整篇的文字去论述,同时还不见得解释清楚,我想这也是中外文化的不同之妙吧?《素问·脉要精微论》中云:“夫脉者,血之府也”。脉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心与脉直接相连,血液所以能在脉中运行周身,全依赖心气的推动。《素问·平人气象论》中记载:“心藏血脉之气也”。脉能约束和促进气血遵循一定的轨道和一定的方向运行,运载气血,输送饮食物的精华来营养全身。

望、闻、切、问是传统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手段,其中的切指的就是切脉。心脏推动血液在脉管中所产生的脉动,可以出反映人体的气血是否正常。同时,虽然心主血脉,但其他脏腑也与血脉息息相通,因此脏腑功能的盛衰也可以通过脉搏反映出来。脉搏的跳动是生命的重要标志,脉搏停止了跳动也就意味着肉体已经死亡。但是对于大自然来说,就并非如此了。

说到大自然之中的脉,显然首推的是龙脉。从字面上看,龙脉就是龙的绵长连贯的血管。龙脉是堪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以山川走向为标志,山川行走的气脉。龙就是山的脉络,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发。因龙善变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隐能潜,能飞能潜。山势就像龙一样变幻多端,故以龙称呼,平地上也有龙脉,其显性的标志就在地形和水流之中,成语来龙去脉就源于此。

山脉来得绵远者,发富亦绵远,山脉来得短促者,发富亦短促。中国的大龙脉源于昆仑山,向东南延伸出三条龙脉,北龙从阴山、贺兰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龙由岷山入关中,至秦山入海。南龙由云贵、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如果按照每一个朝代都有一条龙脉来计算的话,中国至少有二十四条龙脉,秦朝的龙脉在咸阳,汉朝的龙脉丰县,唐朝的龙脉西安、陇西、太原,元朝的龙脉在内蒙古草原,清朝的龙脉在东北。龙的活动是变动不定的,现在中国的大龙脉正处于西进和东进的状态中,西进的龙脉是黄河流域,东进的龙脉是长江流域。

如同人体中的脉络一样,大自然同样脉络分明。江河是龙的脉络,水是龙的血液。众所周知,黄河、长江、珠江是中国的三大河流,三大河流配合大龙脉的走向和流动,使得许多大河流经的地方,呈现山环水抱之势。而在此基础上,各地大大小小的湖泊,缓解了江河的急流,使水来了个大弯小弯。在这些藏风聚气的河流弯曲处,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比如被称为才子之乡的江西,就是长江在这里打了个打弯,入注了潘阳湖。山是龙的势,水是龙的血,龙脉离不开山与水。自古以来,山环水抱之地都是风水宝地。中国的被贴上龙脉标志的山岭星罗旗布,到处皆有,象形与脉络、血液的江河水流,快慢节奏均衡,龙脉和江河湖海配合得非常紧凑,编织成一幅壮观美丽、宏伟的山环水抱的地理蓝图。

说完了人体之脉,自然之脉,转眼已过子夜,八个小时后,又要仰望四峰山,俯视梁子湖,给佛教“净土宗”的发祥之地把把地脉。

 

李建军写于湖北鄂州

2016年3月20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