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期:把“神”留住!

到今天,正好是一千期。我不清楚在微信平台上是否有人一天差的撰文千期,但我是做到了。

在一千天里面,累计撰写了超过三百万字,其中在香港资讯卫视台和央视微电影中文频道,选播了近四百多期,无论在文字和视频中,时常会引述到我创办的“人体工程学”,有人以为我是在做人体工程学的推广,如果是这样来评价,那就大错特错了。人体工程学是我独创的学术体系,说到根本上,就是一个工具,我不需要去推荐一个工具,我是通过一个工具给人类带来更加便捷和核心的系统路径,创造我们美好的未来,处处提神,时时留神。

贯穿千篇《李说当然》,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浓缩出其核心,我想,无论您何时何地,何种境遇,一定要把“神”留住。我这里所说的“神”,是跨越和超出宗教的。神对于我们中国人有着特殊的含义,中国素有神州大地之称。从盘古到伏羲,从财神到门神,神的观念遍布于中华大地。中国文化敬神、信神,甚至把自己的老祖宗都当做神明供奉。同时“神”还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宝”之一,古人云:“神强必多寿”,养神对于养生、长寿意义非凡。

自古以来,人们将“天”与“神”敬奉在同一等级上。除了祭天、祭神,期盼着神的旨意。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民俗解释上,人一出生就有两尊神伴其左右,一尊叫同生,一尊叫同名,分别站在每个人的肩上。另外又有一尊大神,独占在头部,引导着人的智慧、督导人们的思想意识。举头三尺上的神明,是天上的福德正神分身过来,时刻与每个人相伴相随。白天有日游神,晚上有夜游神。这些神正是来记录人们的意念、言语、行动。然后再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上天,以此为依据来增福减福,增寿减寿。所以说,要按照神的旨意做事,切不可违背良知、道德、法律,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被神灵记录在案。当你一个人有歪心邪念,要想到神就在你头顶三尺之处,时刻看之你,监督你的言行举止。

再来看神在人体上的含义。关于人体,道教中有百神、三百六十神、三万六千神诸之说,它们组成了一个非常严密、遍布人体任何部位的身神系统,有经纬,有主次,上下呼应,内外配合。我们知道精、气、神是传统医学和养生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素。精、气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神则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或称为生命结构的总体功能信息。

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它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体现人的健康情况。如:目光炯炯有神,就是神的具体体现。古人很重视人的神,《素问•移精变气论》也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因为神充则身强,神衰则身弱,神存则能生,神去则会死。中医治病时,用观察病人的“神”,来判断病人的预后,有神气的,预后良好;没有神气的,预后不良。这也是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古往今来,医家、道家、养生家们都十分重视精神调养,重视精神治疗和心理养生的作用。认为养生的关键在于排除杂念。保持心地纯朴专一,顺乎天理,就能达到养生的目的。他们认为“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

神只可得,不可失,只宜安,不宜乱。伤神则神衰,神衰则健忘失眠,多梦烦乱;神不守舍则发为癫狂,甚则昏厥。安神者在于七情适度,喜、怒、忧、思、悲、恐、惊各有法度,适可而止。“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五脏所伤则精神涣散,精神涣散则神志衰减,神志衰减则诸病丛生。以上三者又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现代医学也证实,人类疾病有50%~80%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引起的,如高血压、心动过速、神经衰弱等。

在民俗、民习和民风中,有“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精养,精养不如神养。”之说。首先要懂得顺时养神。养神应根据自然界四时的气候变化,调摄精神活动,以适应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具体来说,春天时应让情志生发,切不可扼杀,只能助其畅达,而不能剥夺,只能赏心怡情,绝不可抑制摧残,这样做才能使情志与“春生”之气相适应。夏季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与地气上下交合,万物成熟结果。应保持情志愉快不怒,如含苞植物开放成秀,以使体内阳气宣泄,向外开发,这样才能使情志与“夏长”之气相适应。秋季万物已经成熟,达到形态已定的“容平”阶段。人体之阳气亦开始收敛,此时在精神方面,要使神气内敛,志意安宁,不使志意外露,阳气外泄,避免秋天肃杀之气的伤害,即“以缓秋刑”。这就能使情志与“秋收”之气相适应。冬季在精神方面,要使志意内藏不宜外露,像有私意存于胸中不欲吐露告人一样,又像已有所获而内心愉快,这样就能使情志与“冬藏”之气相应,符合冬季保养“藏”之机的道理。四气调神的养生方法,是建立在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基础之上的。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人就体弱多病,甚至夭折。

要做到安静和调,神清气和,胸怀开阔,从容温和,切不可怨天尤人,急躁易怒。“起居有常,养其神也。”如果人们只注意养身,加强饮食营养,不懂得养神,不善于养神,是难以获得健康长寿的。自古以来无数事例表明,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者,能过古稀者往往少之又少,而胸怀开阔情绪乐观者,往往可享高寿。从养生角度讲,老人晚年能否保持良好性格、乐观情绪、高尚涵养和欢畅心境,对延年益寿意义重大。因此,老年人在注重“养身”的同时,更应重视“养神”与“调神”。这其中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闭目养神了,在人的五官之中只有眼睛可以和神组合成词。古人讲目是心之灵窍,是心灵的窗户,传神的灵机,人体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闭目可以养生,闭目养神对于中老年人以及终日劳心用脑或长期专一使用目力者,是大有裨益的。闭目养神时,要排除杂念,精力集中,无思无虑,达到入静的境地,才称得上专意保养。有暇之时,闭目养神,持之以恒,定会获益。

无论在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神的充耗安乱,关系到人的运势和健康,如果您能把神留住,修德养神,就无愧于我千日的苦耕。在此同时向所有坚持中国文化、热衷人体工程学的朋友保证,接下来的一千期《李说当然》将更加精彩。

 

李建军写于

中国人体工程学研究院

2016年10月29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