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2期:你是“吃货”吗?

1991年,由赵宝刚、金炎执导,葛优等主演的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风靡一时。在一个小小的杂志编辑部里,六个性格各异却都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的编辑,上演了一出反应社会生活的人生故事。第七集《水淹七军》中,戈玲号召大家去吃丰收的萝卜,冒出了一句“吃货”。从此“吃货”一词,风行天下,搞得无数好食之人,视“吃货”为桂冠,以“吃货”自居为显摆。

随着互联网上社交网络的发展,“吃货”一词成了所有爱吃、好吃以及不懂吃、不会吃的美食爱好者们自称和互称。到2012年,随着央视推出的美食专题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吃货”一词的传播和应用达到了巅峰。网络上“吃货社区”、“吃货俱乐部”、“吃货的乌托邦”、“吃货新闻”等等吃货最喜欢的吃货网站纷纷亮相,甚至“如何泡上一个吃货女友”及“吃货恋爱指南”等文章成为网络热点。

在“吃货”风尚如此流行之际,我有责任以人体工程学的饮食与养生之道,告诫天下“吃货”,如果“吃货”是对美食家的尊称,绝不是一般的吃客,万万不可海吃胡吃,新时代的“吃货”一定是有极高的中国文化的修为和素养,懂得吃什么,知道怎么吃以及饮食与养生之道。

中国文化中的饮食思想与养生观念,是最重要、最具个性与特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自身的体系严整,内容丰富。同时,饮食思想与养生观念,既是饮食与养生的准则,亦是生活习尚的“指针”,具有辅助人生运势的功能和作用。

我在倡导“非物质养生”的概念同时,不能忽略正确的饮食养生观念,集中表现在饮食“戒奢求简”的养生之妙及尚洁戒浊的养生之道。讲究时令饮食以及转运、强身的实践。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李渔在其《闲情偶寄》–书中,提出了膳食“戒奢求简”的养生观,还必须要知道“三戒”。第一戒“饮食太繁”。他认为食物之所以养人,全靠五谷之粮。如果是佳肴美酒与各种杂食,属于太繁,会造成“精腆所误”。必须要戒除。第二戒是“嗜欲过度”。对此,李渔指出,人生之所以出现疾病乃至猝死,大多是因为饮食太繁、贪吃美味欲望过度所造成。这不仅仅是人的贪欲,也有上天造成的因素在里面,因为天地生养出如此丰富的食物,原来是为了保证人类不受饥饿,但却反而被这种天赐的福利所害。第三戒是“食气”胜食。李渔指出“然则人欲自受其生者,即不能止食一物,亦当稍存其意,而以一物为君使酒肉虽多,不胜食气,即使为害,当亦不甚烈耳。”

自古以来,饮食崇尚清淡戒浊,是养生首要条件。李渔在《闲情偶寄·饮馔部》中,对饮食的审美有过不少的论述。他主张人们要通过饮食的求美尚真的途径,来达到审美的目的。首先是“蔬菜第一”,饮食“美”与“真”的标准在于“渐近自然”。他说“吾为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同时提出了“务鲜”的审美见解。他在论述蔬食时指出,“论蔬食之美者,日清、日洁、日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忝在一字之鲜。”他还说,这个世界上做菜的方法几乎是千奇百怪,但必须要遵循八个大字“摘之务鲜,洗之务净”,就是食材采摘必须保证其时令新鲜,洗涤食材必须要保证干净。否则,就会“污秽作调和”而导致破坏“百和之香”。

为达养生之目的,不仅是在饮食的“美”、“真”,在饮食烹饪中,须尚洁戒浊,袁枚在《随园食单》一书中,论述了烹饪与饮食的养生观。第一是厨艺操作须“洁净”。为此,他在《洁净须知》中提出了专器专用,切葱之刀,不可以切笋。捣椒之臼,不可以捣粉。常用之器必须清洁,不可闻有“抹布气”、“砧板气”。一个好的厨师必须做到“四多”即多磨刀、多换布、多刮板、多洗手。

袁枚在《随园食单》一书中,专门强调了时节饮食才能强身、养生。他认为,人的饮食,应循时而进。举例说“冬宜食牛羊移之于夏,非其时也。夏宜食干腊,移之于冬,非其时也。” 人的饮食,当因季变味。如“辅佐之物,夏宜用芥末,冬宜用胡椒。秋凉时,而得行鞭笋,亦贱物也,而视看珍馐矣。”他说饮食必须择时“见好”而食。“有先时而见好者,三月食鲥鱼是也,有后时而见好者,四月食芋艿是也。有过时而不可吃者,萝卜过时则心空,山笋过时则味苦,刀鲚过时则骨硬。所谓四时之序,成功者退,精华已竭,搴裳去之也。”

纵观今天,反时令食品大行其道,怎不让我们为天下“吃货”担忧呢?中国文化中的饮食思想,包括饮食审美思想、饮食伦理思想、饮食养生思想,不仅是所有“吃货”的须知,更是我们整个社会迈向健康、繁荣的重要标志。

 

李建军写于中国文化研究会

2016年12月10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