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SELL专栏》特朗普避当圣诞怪物 却削弱了在贸易战中的筹码

【美洲华联社讯】路透澳洲朗塞斯顿8月14日 – 美国总统特朗普决定推迟对部分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无意中承认在与中国正在进行的这场贸易争端中,美国不再掌握主动权。

资料图片:2017年8月,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奥克兰港码头上的集装箱吊机。REUTERS/Alexandria Sage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周三宣布,将于9月1日对来自中国的每年价值3,000亿美元的进口产品征收10%的关税,但对于部分商品的关税推迟到12月15日生效。

推迟加征关税的产品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服装,估计约占3,000亿美元待加征关税商品的一半左右,主要是消费类商品。

特朗普告诉记者,决定推迟对部分中国商品征收关税,是为了防止美国消费者在圣诞假期购物季之前面临价格上涨。

“我们这么做是为了圣诞节,只是以防部分关税会给美国消费者造成影响,”特朗普在新泽西州对记者表示。

光是这份声明,就足以使特朗普坚称是中国人而不是美国消费者在为关税买单的论点显得荒谬。

如果美国公众不是关税的代罪羔羊,那么理应无需推迟关税,因为缓征只会让中国经济获得喘息。

特朗普此举除了让自己的主张站不住脚,还令外界认为政治权宜之计终将胜过策略。

他推迟关税显然是基于国内政治考量,以免更加昂贵的圣诞礼物激起民怨;同时,这么做还能够支撑被美中贸易争端吓坏的股市。

此事也更加凸显出,特朗普政府基本不是一个可靠的谈判对手,政策与心情说变就变。

虽然最近推迟加征关税的决定可能受到北京方面的欢迎,但中方谈判代表也有可能不将此举视为橄榄枝,或者认为一旦贸易谈判在9月恢复,美国愿意作出妥协。

对于特朗普暂缓加税的最新举动,北京有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策略应对可供考虑,不过没有哪一项看起来特别有吸引力。

1. 中国可能什么都不做,继续按原计划和美国进行谈判,但对于特朗普政府的关键要求不会作出真正让步。

2. 中国也可能暂停美国农产品进口禁令,暗示愿意重新购买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商品,试图以此缓和紧张气氛

3. 中国可能通过计算,认为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影响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而美国才刚刚开始感到疼痛,因此最好在贸易谈判中决不妥协、决不让步。

所有这些策略都有风险,并不一定能带来北京方面想要的结果。

**大宗商品是关键**

第一种无所作为的选择也意味着贸易战可能延续当前不时升级的势头,直到两国间所有的进出口品都被加征关税。

第二种选择可能促使谈判局面缓和,但中国面临放弃对美国最大筹码的风险,也就是大宗商品进口,至多换来特朗普政府在贸易争端中突然变得更加理性的希望。

第三种选择可能假设特朗普不会在明年11月赢得连任,中国能够坚持住,直到与特朗普的继任者协商一份更好的协议。

这里的风险在于,随着美国经济开始感受到更大的痛楚,特朗普将进一步加码并推动贸易争端升级。

而对于特朗普输掉明年大选的假设至多有50%的可能性实现,大部分民调显示选情胶着,取决于民主党最后的总统候选人是谁。

尽管特朗普本周在关税方面的让步与消费品有关,但中国应当意识到它最大的筹码是大宗商品。

特朗普将渴望巩固来自农民、以及能源行业的支持。

中国已减少从美国进口农产品,今年可能从每年的约200亿美元下滑至接近60亿美元。

在贸易争端爆发之前,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原油约为34.4万桶/日,以当前价格计算约合75亿美元。

即便目前现货价格较低,美国对中国的液化天然气(LNG)出口仍将不到10亿美元;而煤炭出口规模也差不多,假设出口量维持在去年7月开打贸易战之前的水平。

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为中国提供了增加从美国进口商品的规模和价值的最大空间。

它们恰好也代表着特朗普的关键支持者,因此随着贸易战久拖不决,特朗普很容易遭遇支持率下滑。

特朗普与中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贸易争端是一个动态过程,任何一方都无法掌控,甚至也不能影响到所有变量。

看起来,特朗普在推迟最新的关税计划时,可能也在不知不觉中承认,他已经失去一些与中国对抗的筹码。

这对特朗普而言或许是可以接受的代价,免得被美国民众当成像苏斯博士笔下那个一心想破坏圣诞节的格林奇;不过毫无疑问的是,他仍希望在中方面前维持强硬、毫不妥协的形象。(本文作者Clyde Russell为路透专栏作家,以下内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