讣告: “毛泽东右手边的人”:翻译家冀朝铸去世

2012年,冀朝铸在他位于中国海南岛的家附近。“朝鲜战争爆发时,我因热爱这两个国家而左右为难,”冀朝铸曾这样说。“但我知道,我本质上是中国人。” (RYAN PYL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著名翻译家冀朝铸于4月29日去世,享年90岁。他曾长期为包括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内的中国领导人担任翻译,并在1972年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M. Nixon)总统历史性访华期间担任周恩来的助手。

《南华早报》等新闻媒体报道了他逝世的消息,但没有提供更多的细节。

冀朝铸试图在他出生地中国和成长地美国之间起桥梁作用,在尼克松当时的国家安全顾问亨利·A·基辛格(Henry A. Kissinger)1971年秘密访问北京时扮演了关键的角色。那次访问为尼克松成为首位访问中国大陆的美国总统做了准备工作,使华盛顿和北京的外交关系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敌对之后得以恢复。

冀朝铸小时候的大部分时间在纽约市度过,并短暂就读于哈佛大学,他的英语无可挑剔。他不制定政策,但他的语言能力往往帮助影响了谈判的进展。在美国领导人与他们的中国同行见面时,他有时甚至为双方担任翻译。

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时就是这种情况,但冀朝铸的流利英语并不是他被分派了这项高度敏感任务的唯一原因。

“尼克松真的不信任国务院能保守秘密,所以我们其实并没有自己能用的人,”陪同尼克松和基辛格访华的助手温斯顿·洛德(Winston Lord) 2012年告诉《纽约时报》

美国人在其他场合也依靠过冀朝铸。

“事实证明,美国政府内部没有任何雇员能完全合格地完成从英语到汉语的同声传译,”1979年的一篇时报社论这样评论道,那是在冀朝铸使中国官员与美国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的一场讨论得以顺利进行之后。因此,时报宣称冀朝铸是“必不可少的人”。

1972年,时任美国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亨利·基辛格在北京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见面时,冀朝铸(中)担任翻译。
1972年,时任美国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亨利·基辛格在北京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见面时,冀朝铸(中)担任翻译。 NATIONAL ARCHIVES

在为中国领导人担任翻译的数十年职业生涯中,冀朝铸是如此地无处不在,以至于他具有一种泽里格(Zelig)似的气息,他出现在许多重要场合的照片中:1954年,周恩来在朝鲜战争停战后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照片中有他;1972年,周恩来在北京的停机坪上与尼克松握手的照片中有他;1979年,邓小平在旋风式访问美国的行程中戴上一顶白色牛仔帽的照片中也有他。

冀朝铸于1929年7月30日出生在中国北方山西省一个拥护共产主义的富裕家庭。他的家人在20世纪30年代末的第二次中日战争期间流亡国外。全家人到美国时,他还不到10岁。

冀朝铸接下来的十来年是在纽约度过的。他毕业于布朗克斯区的霍勒斯曼学校(Horace Mann School),曾短暂就读于哈佛大学,但于1950年辍学,当时中国加入到朝鲜战争中来,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冀朝铸回到了中国,加入到毛泽东及其盟友的行列,他们希望建设一个共产主义的天堂。

“朝鲜战争爆发时,我因热爱这两个国家而左右为难,”冀朝铸对时报说。“但我知道,我本质上是中国人。”

他上了北京的清华大学,攻读化学。他的梦想是为中国研制核武器。但由于他的英语能力,他被选中在促成朝鲜战争停火的谈判中担任速记员。他成了中国领导人的高级翻译之一,在这个职位上干了几十年。

在职业生涯的晚期,他曾任中国驻斐济和英国的大使,还担任过联合国副秘书长。

冀朝铸曾在2008年出版了一本回忆录。
冀朝铸曾在2008年出版了一本回忆录。 

冀朝铸曾在2008年用英文出版了一本名为《毛泽东右手边的人》(The Man on Mao’s Right)的回忆录,书名指的是毛泽东和说英语的人一起在天安门广场的检阅台上时,他经常所在的位置。

这本回忆录让一些评论人士感到失望,他们曾希望从中更多了解中国领导人及其战略决策。书中的大部分人性化的段落婉转地说,都是关于他自己的。

但他也确实对自己服务的人发表了评论。他说,毛泽东“抱怨我翻译时声音太大”;周恩来“像父亲一样”;邓小平个子“太矮,我翻译时,不得不把双腿伸开,以降低我的高度。”

他在谈到江青时更直截了当。江青是毛泽东的第四任妻子,也是臭名昭著的“四人帮”之一。“四人帮”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帮助制造了残酷的迫害和混乱。江青“糟糕至极!”,冀朝铸写道。

(文章来源:纽约时报 作者Katharine Q. Seelye自2012年以来一直担任祝波士顿的新英格兰分社社长。她曾在华盛顿分社任职12年,报道了六次总统竞选活动,是时报在线政治报道的先驱人物。)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