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中国4月房价环比涨幅创半年新高 楼市正走出疫情阴霾(更新版)

作者 宿泱韫

路透北京5月18日 –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的缓解,加之央行多次降准并下调LPR利率、各地稳楼市政策不断,中国房地产市场4月开始走出疫情阴霾,销售、投资复苏,房价环比涨幅创半年新高,而从5月上半月来看,楼市小阳春仍在持续。

从政策面看,需求端放松仍鲜见,但同时各地人才政策继续频出,此前国务院和发改委已发文,从中长期布局了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和新型城镇化重点任务,意味着放低户籍门槛、吸引人才或将是各地稳楼市的主要手段之一。

“疫情影响接近结束,4月房价全面复苏。”中原地产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房地产市场在5月已经过去的两周持续升温,快速收复之前下调的部分,5-6月有望出现持续的小阳春。

他认为,疫情基本平稳,一季度积压的购房者逐渐入市,市场快速恢复,叠加部分二三线城市户籍政策宽松,推动了房地产市场在4月企稳复苏。

路透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数据测算,4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升5.1%,涨势延续55个月,涨幅续创2018年6月以来最低;环比涨幅则扩大至0.5%,为半年新高。

统计局上周五公布的房地产投资、销售等数据在4月亦明显回暖。前四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3.3%,较前三月7.7%的降幅收窄;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降幅均大幅缩窄。

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秩序进一步恢复,因疫情积压的住房需求进一步得到释放。”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孔鹏解读称,各地继续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延续微涨态势,但总体仍较为稳定。

经测算,4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住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的有50个(上月为38个),持平的有九个(上月为10个),下跌为11个(上月22个)。

三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涨幅居前,孔鹏称这主要受价格水平较低等因素影响;一线城市二手房价环比涨势明显升温,涨幅高达1.1%,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1.1%、1.2%和1.7%,广州持平。

张大伟指出,由于各地稳楼市政策力度不同,市场分化仍然存在,房价上涨依然集中在少数热点城市,新建住宅上涨超过1%的有南京、唐山等城市,二手房上涨最明显的集中在成都、沈阳、深圳等。深圳4月二手房价格继续上涨超过1.7%,比3月1.6%的涨幅续扩大。

表:70个大中城市新房和二手房环同比涨跌幅(%)

4月 新建房价指数 二手房价指数

环比(%) 较上月(百分点) 同比(% 较上月(百分点) 环比(% 较上月(百分点) 同比(% 较上月(百分点)

70城* 0.5 ↑0.4 5.1 ↓0.2 0.3 ↑0.3 2.1 ↓0.2

一线 0.2 0 2.9 ↓0.4 1.1 ↑0.6 3.0 ↑0.6

二线 0.5 ↑0.2 5.6 ↓0.2 0.4 ↑0.2 2.2 ↓0.3

三线 0.6 ↑0.4 5.1 ↓0.2 0.2 ↑0.1 2.4 ↓0.4

注:* 为路透测算。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百城房价指数显示,4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环比上涨0.25%,而上月的环比涨幅为0.14%。67个城市环比上涨(上月为56个),32个城市环比下跌(上月37个),1个城市与上月持平(上月7个)。

他们指出,中央总体要求和政策目标仍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各地方政府将在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前提下,继续因城施策,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政策优化和微调,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预计未来,在房地产政策主基调依然“稳”字当头背景下,房价走势将总体平稳。

**引进人才**

中原的张大伟表示,4月对于房地产市场影响最大的政策主要集中在人才政策和4月20日的降息政策。在经济逐渐复苏的情况下,全国各地各种力度的人才政策频繁发布,其中相关购房补贴、落户政策成为主要特征,2020年截至日前,全国各地人才政策发布已经超80城市,4月单月就接近30城市。

例如,浙江在4月底发布《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进一步放松户籍限制,取消父母投靠落户年龄限制,允许人才公寓、酒店式公寓设立集体户,宁波亦将全面放宽落户条件,给予舟山户籍人员迁移户口同城待遇等。而4月新房价格涨幅居首的南京市,5月1日起进一步拓宽人才安居政策“惠及面”,将之前“取得硕士学位”享受的买房福利放宽至“本科毕业”,即本科生也可申请人才购房证明。

中金题为《为何推动新型城镇化是“长短皆宜”的政策必选项?》的研报指出,当前形势下,稳就业稳民生需要较大体量的“主动”财政扩张——推进新型城镇化可以在短时间内承载较大规模的政府主导投资。主动财政扩张虽然在纾困、促销费、以及减税降费等领域都有空间,但加强政府主导的投资可能仍是达到财政扩内需力度的必要选项。

他们称,虽然中国表观城镇化已近六成,但是中国户籍城市化率和“大城市化率”均远低于这一水平,户籍城市化及现代都市圈发展滞后,且部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仍有短板,均对实现消费扩容、产业升级、及生产力提升等中长期目标形成制约。切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所需的户籍、土地、社保和财税体制改革,在当前环境下更有紧迫感。

制度建设之外,补齐相关基础设施的“短板”于要素改革和城镇化进程的有序推进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建投资应从提高城市群通勤能力,实质扩张核心城市承载力,以及防治“大城市病”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具体包括城镇轨道交通、旧区改造、政府补贴住房,环保及清洁能源,水利设施,油气管廊,医疗、教育、文体、养老设施等领域。

中金首席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师易峘上周在一次媒体会上称,现在支持基建不是大家通常想的基建,支持地产也不是以往那种需求端放松的方式,农地试点、提升大城市租房供给等供给侧是突破口。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4月已发布2020年新型城镇化重点任务,将督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推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城市便捷落户。

中国国务院此前下发意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矛头直接指向最关键的土地、劳动力、资本要素、技术要素等方面。在土地方面,提出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调整完善产业用地政策;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深化户籍改革,推动城市群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