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期待值不高的中美阿拉斯加会谈 仍是中美关系走向的风向标

路透北京3月19日 – 拜登政府登台后的首次中美高级官员面对面会谈周四在阿拉斯加开启,双方的会前表态令“前奏”并不美妙,并拉低外界对会晤成果的期待值。尽管两国关系难立即改弦更张,但这场会晤仍是中美前景迷雾下的重要风向标。

中美关系此前一直处于“喊话”和“试探期”,此次“2+2”战略对话无疑是双方进行实质沟通的重要一步。至于是否能为后续的双边关系铺垫良好开端,多位中国官方人士指出,取决于中美是否在一些共同利益的领域有止损或合作的意向,至少对已有的冲突矛盾不再扩大。

“可以说是涉及多领域的会谈,无论结果如何,双方能面对面开诚布公阐明各自的态度与立场并不是坏事。”其中一位不具名的中国官员对路透称,对话的更大意义应该是为后续的双边各领域接触创造条件。

美国新任政府上台后至今,对华战略尚未成型。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梅嫩德斯(Bob Menendez)日前表示,该委员会计划在4月中最终审定一套全面的中国相关议案,以便有时间起草一份得到民主党和共和党同僚支持的议案。

“由于疫情,中美已经很久没有面对面沟通过,且由于贸易战,中美之间的沟通也出现了隔阂。”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称,中美对话非常重要,在如朝鲜半岛、伊朗、网络安全等问题与中美双方都息息相关,因此双方政府高层应保持定期的交流与沟通。

他并称,在中美重启高层对话之下,推动中美建立良性竞争关系而非趋向于战略敌对,打造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新竞合关系,应成为中美高层逐步开展全面对话的努力方向。

美国高级政府官员此前表示,美国本周将以“越来越强硬的立场”与中国进行对话,并将对中国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做法表示深度关切。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指出,中方并不指望一次对话能解决所有问题,并没有过高的期待和幻想,希望会谈能够成为一个开端,“希望双方带着诚意来,带着理解离开”。

**冲突与合作**

由于社会制度不同,中美在涉及人权、台湾、南海等意识形态及政治方面存在的争议固然是双边关系中不可回避的顽疾,相比之下,抗击疫情、经济复苏、人文交流等则是摆在双方面前最现实的易合作领域。

在王辉耀看来,中美合作的一面是迫切且空间广阔的,而在意识形态、经济科技发展等方面的观念冲突及现实摩擦则可在长期对话中增进理解与协调。无论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暖问题,还是WTO改革、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等问题,都是重要且迫切的全球治理问题,关乎当下国际秩序稳定及世界发展繁荣。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Ned Price)日前表示,预计阿拉斯加会谈将会有一些艰难的对话,“在讨论我们的分歧领域时,我们肯定不会手下留情。”他称,美国还将探讨在符合美国利益的领域与中国合作,包括气候变化。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美国在会晤对话前带节奏、对华施压的企图不可能得逞。希望双方通过这次对话,按照两国元首通话精神,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