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华联社洛杉矶报道】12月9日,Biola大学艺术学士蔡宜真成功举办个人毕业作品展《保质期6个月》。在这次展览中,以时间与记忆为主题,蔡宜真通过对儿时的一种食物“莜面”的思念,将它制作成雕塑作品,以此方式记录了她情感和经历的思考与表达。希望能与老师和同学及亲朋好友一同探讨和追忆作品背后的故事。
蔡宜真是一位定居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华裔移民艺术家,目前在Biola大学攻读绘画与插画方向的艺术学士学位(BFA)。宜真通过结合有机材料与亚洲文化的影响,创作出唤起“记忆”的雕塑与绘画作品,探索记忆、文化与自然世界之间的深层联系。
–
–
–
蔡宜真的雕塑与绘画作品以“记忆之盘”之名,深受她北方中国文化传统的启发,呈现出记忆、文化与自然之间的复杂交织。她选用面粉、线和纸等有机材料,这些媒介与人类生命密切相关,巧妙地探讨了流离失所、归属感,以及她与承载文化记忆和难民经历的过去之间的纽带。
每件作品都以细腻的质感形式,引领观众进入一个个人与文化历史交融的空间。
蔡宜真在介绍中表示,我从小在一个具有北方文化传统的中国家庭中成长,莜面被视为代代相传的文化遗产,而我的家庭也不例外。从爷爷到我的妈妈,这种特殊的手艺也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移民美国后,莜面成了我们苦苦追寻的对象,因为由于美国严格的贸易政策,它变得难以获得。通过将家里珍藏了五年的莜面粉融入纸陶土,我将家族的一部分传承加入了作品中。妈妈钟爱的中国陈醋——一种通过发酵转化而成的酱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我们家族中累积的代际愧疚感。
蔡宜真还表示,在翻阅过去四年我妈妈留给我的语音信息时,我直面了因流离失所的环境而产生的深深愧疚,这种境遇是我们母女都无法掌控的。我发现,在家族移民旅程的传承中,愧疚就像一种沉积的记忆——就如同常常伴随莜面粉一起出现的米蛾卵。(学名:蜡螟 Achroia Grisella)。如果粉存放太久,这些卵就会孵化。我们家正是这样,我们不愿意轻易“吃掉”这段记忆。
蔡宜真在介绍中通过对莜面和家族传统的深刻描述,展现了她如何在艺术创作中融合个人与家族的历史,以及由移民和文化传承带来的情感复杂性。她提到莜面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代代相传,深刻地反映了家族的历史与情感纽带,尤其是与母亲和祖辈之间的联系。莜面粉不仅象征着家庭的传统,还带有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遗憾。
–
–
–
–
–
–
在美国移民生活中,莜面成为了她和母亲共同的追寻之物,这种食物的难得和珍贵,反映了移民生活中的失落和苦楚。蔡宜真通过将珍藏五年的莜面粉与纸陶土结合,创造了艺术作品,这不仅是对家族文化的传承,也表达了她对母亲及家族历史的深刻情感。
参加蔡宜真毕业展的美国同学表示,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艺术作品,蔡宜真将家族历史和情感回忆通过艺术完美呈现,真是太神奇了!
–
蔡宜真通过艺术与学术的结合,呈现出自己作为一个细腻而充满情感的孩子的形象,她不仅通过作品表达母爱与家族的深厚情感,还深刻反思着移民、家族和文化身份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