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高法院推翻《罗诉韦德案》裁决引爆世界舆论 各国领袖和相关团体纷纷对堕胎问题表达看法

2022年5月14号,支持和反对妇女堕胎权利的美国民众聚集在美国最高法院外举行抗议活动。一名支持堕胎权利的女士试图用手里的标语牌遮盖她身旁一位反对堕胎的抗议人士手中的标语板。-照片来自美联社


【美洲华联社6月27日讯】美国最高法院周五(6月24日)就堕胎问题作出的裁决立刻在美国和世界其它国家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国家领导人、宗教团体、国际机构、人权团体和维权人士纷纷就此事发表评论。

美国最高法院的这个裁决推翻了具有标志性的《1973年罗诉韦德案》关于堕胎权利受联邦宪法保护的裁决。最高法院认定,联邦宪法没有内容涉及保护堕胎的权益,有关堕胎的法律和规定应当由各州,而不是联邦宪法来决定。

法国总统马克龙发推文指出:“堕胎是所有女性的一项基本权利,必须得到保护。”他说:“我要表示,自己与那些受到美国最高法院裁决伤害的女性站在一起。”

综合美国媒体周六(6月25日)报道,英国首相约翰逊批评美国最高法院的这个决定是“向后退的一大步”。 约翰逊说,他“一直以来都支持女性的选择权。”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也在推特上对美国最高法院的决定进行谴责,称这个决定是“令人恐怖的”。特鲁多说:“我向数百万面临失去堕胎合法权利的美国妇女表示同情。我无法想象你们此刻感受到的恐惧和愤怒。”

“任何政府、政治家或丈夫都不应该告诉女人她能用自己的身体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我希望加拿大的女性知道,我们将永远支持你的选择权,”特鲁多补充说。

新西兰总理阿尔登也反对美国最高法院对堕胎问题的最新立场。她表示:“看着女性对自己的身体做出决定的基本权利被剥夺,这让人感到难以置信的不安。”

“在新西兰这里”,阿尔登说,“我们最近通过立法将堕胎合法化,并将其视为健康问题而不是刑事问题。”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在推特上发文表示,他对这项裁决“感到关切和失望”,认为它减少了“女性的权益和接受健康照顾的渠道”。

梵蒂冈方面对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则表示欢迎。宗座生命学院在社媒体推特上发表声明说,美国最高法院的这项法律行动确保分娩者得到养育和照顾孩子所需要的支持。

教宗方济各痛恨堕胎,他把堕胎与纳粹德国的暴行相提并论,称之为“抛弃生命”。

宗座生命学院是梵蒂冈从事生物医学研究和倡导尊重生命和道德的机构。它呼吁展开性教育、推广医疗保健范围,为“母亲、夫妻和未出生婴儿”提供社区支持,鼓励生活困难的孕妇坚持下去,把孩子生下来。

不过,该院院长文森佐·帕格利亚(Vincenzo Paglia)大主教似乎对美国最高法院的这个裁决可能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有些担心。他表示,现在是反思、治愈伤口和民间对话的时刻。

帕格利亚的话说:“一个有着长期民主传统的大国在堕胎问题上改变了立场,这个事实本身也会对全世界构成挑战。”

身为天主教徒的美国总统拜登对最高法院的这一裁决表示谴责。他说:“我要非常明确无误地表示:我们确保妇女选择权的唯一方式……就是由国会恢复《罗诉韦德案》所包含的(对妇女的)保护,使之成为联邦法律。”

拜登还表示:“这个事情不能够通过总统的行政手段来完成。”

联合国人口基金也在美国最高法院公布裁决结果发表了评论。该组织说,它最近发布的2022年报告显示,全世界近一半的怀孕是意外怀孕,其中超过 60%的怀孕可能以流产告终。

声明说:“世界各国所作的流产手术中,不安全的手术占比多达45%,使堕胎手术成为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声明强调,几乎所有不安全的堕胎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果堕胎限制更趋严格,那么全世界的不安全堕胎病例将会继续增加。

阿根廷支持堕胎权利的组织拉美与加勒比伴侣网络的活动人士露丝·祖布里根表示,美国最高法院推翻《罗诉韦德案》的裁决说明此类权益随时都有被取消的风险。

但是,萨尔瓦多的反堕胎活动人士萨拉·拉林则表示,美国最高法院作出的这个裁决将会推动世界各国反对堕胎运动向前发展。拉林是维达SV基金会会长。

拉林说:“我深信,有了这项裁决,美国以及世界其它国家都可能会废除堕胎。”

肯尼亚支持堕胎权利的活动人士方西娜·阿尔坎说,她在周五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感到一阵恐慌,身体僵了起来,一动不动。她说:“这个事情发生在美国,在涉及女性权益的运动中,美国应当成为一个榜样。”

“如果这事发生在美国,那么,在非洲这里的我该会怎么样呢?这是非常、非常令人悲伤的一天,”阿尔坎说。

阿尔坎最担心的是,这个裁决将会让非洲各地的反对堕胎者变得更加大胆,他们敢于闯进生殖健康诊所,甚至发出袭击的威胁。以后,阿尔坎说,非洲大陆就不会再有安全的地方了。

在墨西哥,律师兼活动人士维罗妮卡·克鲁兹表示,美国的这个裁决对反堕胎团体是一个鼓励,但不大可能对墨西哥带来很大影响,因为墨西哥32州里有十个州已经立法禁止怀孕十二个星期后的妇女堕胎。

克鲁兹女士说,这项裁决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美国女性寻求堕胎帮助。

(文章来源:美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