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侨联
作为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的专场活动之一,8月28日下午,侨智未来·空间合作发展活动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举办,活动以“侨智联世界•亦企征星途”为主题,是北京市和北京经开区加强与海外侨胞在商业航天领域合作交流的具体实践,共谋商业航天行业发展良策,进一步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本次活动邀请了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中国遥感委员会主席、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应用系统总设计师顾行发,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空间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关鸿亮,国际海事组织高级技术官、国际移动卫星公司组合导航解决方案首席专家、科技部创新人才刘华兴,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教授、新西兰皇家科学院、新西兰工程院、欧洲科学与艺术院、欧洲科学院院士赵丹,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洪永淼5位院士专家作主题报告。
侨界专家和企业代表通过致敬、侨智、巡礼、家园、合作5个主题活动,围绕中国航天事业、北京经开区商业航天发展规划、北京经开区商业航天发展环境、商业航天合作发展展望等内容展开交流分享。以钱学森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归国华侨,为开创新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华侨航天报国情也已写进中国航天的精神谱系,激励着一代代华夏儿女奋发向上,砥砺图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原副书记李光亚研究员在致敬环节分享到,中国航天精神精髓是自立自强、创新超越、爱国奋斗、卓越奉献,中国航天人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崇高使命,在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中一定会交出更加出色的时代答卷,广大华侨专家也将成为北京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智库。侨智环节,亦庄控股副总经理刘志成和北京市经信局和科委相关负责人为刘华兴、关鸿亮、顾行发、洪永淼、赵丹及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建军6位专家颁发了北京经开区主导产业智库专家聘书,将共同谱写商业航天新蓝图。
北京经开区作为北京市商业航天产业的主要承载区,聚集了一批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商业航天领军企业。主题活动中,北京经开区企业代表向大家分享了企业发展成果、未来展望等内容,不仅宣传推介了北京经开区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加深了广大华侨专家和侨商对经开区的认识和了解,也为北京经开区与广大侨商增强合作交流提供机遇。
中科宇航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杨毅强表示,在市科委和市经信局,特别是北京经开区的支持下,公司现已建成国内商业火箭公司第一个专业比较齐全、能力覆盖完整的试验中心,具备开展模态试验、电子学试验、热学试验等能力,将为相关企业提供一流的航天技术服务。蓝箭航天公司党委书记田耀四在分享中提到,火箭直径从3.35米到4.5米,材料也从铝合金到不锈钢,“朱雀三号”得到了北京市和经开区的大力支持,将依托北京火箭大街实现研发与生产制造全部在北京经开区完成,形成产业链闭环。
北京星河动力公司副总裁崔品介绍,星河动力于2018年2月在经开区注册成立,目前已经成功完成13次发射,服务20家客户,累计将48颗卫星送入轨道,是民营火箭公司里发射数量最多、服务客户最多、将卫星送入轨道数量最多的民营商业火箭公司。作为新落地北京经开区的企业,银河航天政企合作总经理邢一春表示,银河航天有望会成为国内第一个发射手机直连卫星的民营企业,落地北京经开区能够有效集合公司和经开区的技术、产品、生产制造能力等要素,充分发挥商业航天的快速、灵活、多变的优势,共同促进星箭一体在经开区快速发展,助力经开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全球卫星互联网枢纽城市。
多名专家从商业航天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等方面作主题报告。顾行发在《我国空间基础设施现状与发展趋势》主题报告中表示,未来的空间基础设施,特别是在商业航天推进下,将作为新质生产力助推经济发展,只有将高水平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融合,才能实现真正的航天商业化,广大的海外侨胞、归侨侨眷能够在其中发挥巨大作用。
今年7月,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共性科研生产基地在亦庄新城空天街区启动建设,以这一项目为支点,北京经开区正在规划建设空天街区,夯实商业航天“总部研发+生产测试”的核心产业承载空间,引聚一批商业航天头部企业。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主阵地、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北京经开区已聚集80余家航天企业,覆盖运载火箭、高超声速飞行器、火箭发动机、卫星制造、卫星应用、型号配套、地面设备、技术应用等领域,商业火箭整箭研制企业数量占全国75%以上。
未来,北京经开区将发挥商业航天头部企业聚集优势,打造服务聚合、信息汇聚、资源整合的服务平台,加快商业航天企业集群化、网络化、协同化发展,倾力打造中国商业航天聚集发展主阵地、世界航天产业创新新地标。
编排 | 张译之;审核 | 张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