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美国首映 影评已沦陷!简直是灾难

(美洲华联社讯)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当景甜从澳洲《环太平洋2》的片场赶到洛杉矶时,张艺谋执导的商业大片《长城》拉开了全球宣传的阵势。《长城》北美首映,意味着它将接受全球最成熟电影市场的评判。

北美时间2月17日,《长城》在美国3326家影院开画,首映日票房590万美元,Box Office Mojo预测,本周末《长城》在美国累计票房有望达1500万美元。

票房与口碑相悖,这似乎是张艺谋商业片一直无法回避的矛盾。

尽管《长城》在中国内地卷走1.7亿美元票房,但在豆瓣电影、时光网的评分却都是刚过及格线,一度还有极端影评引发出品方震怒。

在美国,《长城》首映日之后口碑仍无改善。甚至有北美影评人称之为:钱多无脑的代表作!

北美专业影评人:钱多无脑的代表作

美国时间2月16日晚7点,《长城》提前5小时在美国2470家影院点映,当晚录得票房97万美元。2月17日开画首日,则以590万美元的票房排名当日美国上映影片第3名。相比之下,2004年8月27日在美国2031家影院首映的《英雄》,当天票房670万美元。

知名的美国票房统计网站Box Office Mojo预测,本周末《长城》的票房有望达到1500万美元。而《英雄》依然是中国影片在海外上映的票房纪录保持者,它上映首周末票房1800万美元,在美国总票房高达5371万美元。

截至今日(2月19日),《长城》在全球票房2.24亿美元,中国内地贡献1.7亿美元,约占76%。按照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说法,“《长城》全球票房4亿~5亿美元才算非常成功”,那么考虑版权高价以及衍生品售卖等因素,《长城》要想成功,在北美的票房至少要看齐《英雄》。

如果说《长城》的票房超过《英雄》还有希望,那么在口碑方面,《长城》却远没有《英雄》那样的好评。

《长城》首映日之后,在全球知名纸媒精英影评人聚合的Metacritic网站上,38条影评的加权平均分只有42分。

同时,两大权威媒体《好莱坞报道》和《纽约时报》对影片的评论也都不太好,《好莱坞报道》称“角色没有价值,叙述平淡,在一段时间后,视效和声效都变得非常夸张。”

《纽约时报》评:“《长城》里混杂了蹩脚的台词和浪漫元素。”

据片方公开信息,《长城》制作成本1.5亿美元,美国媒体曝光宣发成本高达1.1亿美元,然而烧钱以及顶尖特效造出的“怪兽”饕餮也成为槽点。《洛杉矶时报》评:“难得有一部钱多无脑的代表作,说的就是《长城》。” 《华尔街日报》说:“电脑随机生成的怪物,让这部电影重复又让人觉得麻木,既无法触动,也不能吓到或是感动到我们。”

在流量大、人气旺的全球知名影评网站“烂番茄”上,《长城》新鲜度只有36%,144条来自权威影评人,有92人扔了烂番茄。普通观众平均评分为3.3分,也刚过及格线。

每经影视 记者注意到,与《长城》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张艺谋10多年前导演的首部商业片《英雄》。该片保持的中国影片海外最高票房纪录至今不破,其在Metacritic网站上竟然是零差评,加权平均分高达85分。

数位权威影评人给出了100分的满分,有两人还将《英雄》与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华语电影《卧虎藏龙》类比。《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评论说:“极具冲击力的影片,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力,从某种程度给了《卧虎藏龙》挑战。”

“烂番茄”上,200位权威影评人中,有189人留下了新鲜的番茄标记。87%的普通观众表示喜欢这部影片。

披着好莱坞外衣“升级打怪”

从《英雄》到《长城》,13年间,同样是张艺谋,为何他导演的两部商业电影,在美国权威影评人眼中口碑却如此分化?

《长城》是完全按照好莱坞工业大片标准制作的,剧本是美国人写的。他们请来能驾驭大片的中国导演张艺谋。迄今为止,张艺谋有17部影片在北美发行,《英雄》是个中翘楚,美国市场就贡献了《英雄》全球票房的30%。

张艺谋对美国人写的《长城》剧本进行了改造,加入了不少中国元素,其中就包括好莱坞顶级特效公司制作的上古神兽“饕餮”。张艺谋说:“要对世界讲出中国故事,这是中国影片走向世界的首次尝试”。

张艺谋所说的“走向世界”,并非是像他以前的影片,在欧洲知名的电影界拿奖,而是能在以北美为代表的主流院线上映,得到观众的认可。正因为此,《长城》的主投方也涌入了中方资本,即万达影视,还有中影。

然而,好莱坞工业体系与中方资本、导演并未在《长城》上实现完美融合。这部影片披着好莱坞的华丽外衣,但并没有讲出具有东方哲理和韵味的故事。全球知名电影杂志《帝国》一针见血:“用了太多CGI特效制作出来的怪兽,老套的剧情、故事僵化的剧本以及演员僵硬的演出,让人很失望,这就是个灾难。

而13年前张艺谋那部《英雄》,虽然在国内仍批评不断,但这其中不少是带着对张艺谋转型商业片的不适应,但《英雄》至少给北美影评人及观众留下了鲜明的张艺谋印象——绚丽的色彩、壮美的场景和中国功夫的意境。

也许,并非将有中国元素的故事装入好莱坞标准化生产的剧本中,就能实现中西完美结合。《长城》运用了美国好莱坞顶尖的制作工艺,却没有传递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国故事和价值内核。(每经编辑 王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