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女创新经营家庭店铺 享“青年创业扶持”

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永康路西段的“明古轩”商铺里,古旧收音机、老洋房的雕花玻璃窗,让人仿佛穿越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

十年前,85后女孩于英廉的父母在街道帮助下,成为“4050工程”的一员,开办了一家以旧家具回收为主业的小店。2012年,非正规组织面临转制,政府不再给予店铺经济补贴,店铺完全进入了市场化运营。

海归女孩接手家庭店铺享“青年创业扶持”

海外学成归来的于英廉面临着接手家庭店铺的重任。店铺重新装修资金困难,更重要的是,简单的家具翻新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消费需求。如何把店铺经营下去成了摆在于英廉面前的一道难题。

徐汇区天平街道在了解情况后,发现于英廉的各项条件符合徐汇区“青年创业扶持政策”的申报要求。经申报,1.5万元扶持资金很快下拨,社会保险补贴和初创期房租补贴也陆续下放,这让原本犹豫不决的于英廉看到了创业的希望。20133月,她在徐汇区天平街道注册了徐汇区洋熠家具维修服务部(即明古轩),正式开始经营老上海物件的回收、修复和零售。

自国务院下达了“关于支持小微企业的六大政策”之后,上海商务委员会、经信委等多个部委也相继出台政策,为创业者提供软硬件支持。上海各个区县街道几乎由点及面地出台了相关优惠支持政策,税收减免、贷款担保、利息补贴、房租补贴以及社会保险费补贴等各类政策深受创业者欢迎。但与竞相出台的优惠政策相比,政策的落地却一定程度上面临着知晓度低、行政审批繁琐等问题。

上海浦东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器服务部庞渊弘坦言,“上海各部委出台的创业政策不在少数,但是创业者真正熟悉了解的并不多。申报门槛不一、行政手续复杂给毫无经验的申请人设置了障碍。而各部委各司其职,也加大了创业者的申报成本。在简化审批流程上,跨部门、全区域的信息资源共享将是改革的终极目标,而现在还没能实现。”

街道的帮助不仅让明古轩重新开业,更为明古轩的未来发展铺平了道路。在天平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指导下,于英廉参加了徐汇区创业培训,经过专家的项目评估,最终为老店确立了“老上海文化时尚创意家具”这一品牌定位。除修复和零售老上海家具之外,“明古轩”也在复刻制作传统家具款式,打造海派家居产品。

“和父母相比,我现在的创业得到了更多的帮助,他们当年经营小店都是靠自己摸爬滚打一点点积累经验的,但是我现在有更多平台可以展示自己的项目,并且能随时获得街道、创业专家和其他创业者的帮助。”

项目能否存活靠市场决定,政府要做的是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

作为刚落幕的第二届徐汇区“创业梦之星”二等奖获得者,于英廉在比赛中不仅对店铺未来的商业模式、行业前景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互相帮助的创业伙伴。

参与项目评选的庞渊弘表示,“不可否认,我们曾经希望今天的小微企业能成为未来的大企业。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马云只有一个,阿里的模式也很难复制,大多数的创业者最后都会停留在小微企业的行列中,相比其他仍然在前期投入的参赛企业,明古轩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盈利,这也是它最终获奖的原因之一,也是我们思路转变的地方。”

“政府在创业扶持上应该更注重平台建设,真正以创业者为主导,提供更多普惠政策。因为创业企业大浪淘沙,最终存活下来的都是少数,我们在思考,如何能提高创业企业的存活率?不能靠政府选项目的方式,项目是否能存活下来最终要靠市场决定,我们能做的是兜底的工作,提供低门槛、受益面广的政策优惠,降低创业成本。”庞渊弘说。

于英廉的老家具店从一个侧面代表了上海小微企业的创业之路。各街道社区串起了线下的实体经营店铺,依靠创业园区、创意园区、科技园区,则将更多不同领域的小微企业聚集到了一起。

上海创业接力科技金融集团园区管理部副总经理毛哲文表示,近几年来,上海的创业服务机构也在不断变化,从孵化器、园区等实体载体到互联网线上服务模式;从单一的孵化园地硬件配套到兼具载体、政策、人才、财务、法打律、融资等多样化的服务。庞渊弘认为,“创业园区应该不断增加附加价值,提供多样化和打包化的服务,培养良好的创业生态圈。”

记者手记

绿色的门面上,“明古轩”三个字与遍布洋房的永康路似乎有种说不清的契合。花瓣形的吊灯投下温暖的橘黄色灯光,年轻的女主人端着一杯香气四溢的茶,坐在店中,透过透明的落地玻璃窗向外眺望。窗外,上海特有的街景若隐若现。一时间,似乎又找回了老上海滩那种灯火阑珊的感觉。

从一顶吊灯、一盏茶壶,到一张茶几、一把座椅,明古轩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有着百年上海的烙印。青春时尚的85后海归女孩于英廉,对这些老物件却如数家珍。“每一件都有自己故事,有客人先买了一对座椅,越看越喜欢,最后把整个家的家具都换掉了。”

从海归到接手家庭小店,从简单家具翻新到定位“老上海文化时尚创意家居”,颠覆传统行业、从小微做起,于英廉有着85后年轻人特有的闯劲,一个充满“上海精神”的创业梦已经起航。(周茹芸)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