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是北宋四川眉山人,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
王敬恒是当代四川成都人,生于1927年,卒于2012年。
他们相隔了近千年,然而时空隔不断他们的心有灵犀和精神维系。因为他们在绘画艺术上都主张士气,都注重发扬士气。
苏东坡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
“士气”是什么?
士气就是文人的风发意气,是文人志于道、遊于艺的精神追求,是割断名利、直指心性的创作冲动。显然,它与当时普遍盛行的以刻画毕肖的院体工笔画是背道而驰的。
苏轼《枯木怪石图》
苏东坡以非凡的卓识看到院体画造成的精神萎靡,形式呆板的弊端,他抨击这种画”看数尺便倦”,他不遗余力地鼓吹士人画,并且身体力行地创作士人画,传世人的《枯木怪石图》就是他倡导士人画的代表作。
怪异的石与孤傲的松,寄托了他胸中盘郁的孤傲与不平之气。后人谓之“怪怪奇奇,盖是描写胸中磊落不平之气,以玩世者也”。
原来艺术的本质是表现情志、寄托精神,而绝非描摹自然。
东坡之前的绘画关注的对象的真实性,东坡之后的绘画转而关注内心的体验性。从观物到写心,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转变。
苏东坡解放了自已也解放了艺术。而西方直到700年后,才出现了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莫奈的《印象.日出》出现于1874年。至于德国的表现主义则晚到二十世纪初。
苏东坡倡导并由此发端的文人画,经北宋文同、米芾、元代赵孟頫、黄公望、倪瓒、明代徐渭、董其昌等人的努力,形成中国绘画的又一脉,它整体改变了自先秦以来中国绘画的格局,为后世画家开辟了一条通天大道。
吴昌硕《梅花》
遗憾的是,自南宋以降,一直到明末,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导致士人气丧失殆近。清初四王、无非是以摹拟为能事,鲜有创新。八大、石涛等的崛起,为日益衰落的士人画添了少许光泽。
民国以来,伴随着西学东渐,中国绘画又受到西方绘画价值观的影响,士人画断断续续,始终未能形成强大气场。百年画坛唯见吴昌硕、黄宾虹等极少数大师承继了士人画余绪。综观画坛,以西画改造中国画几成一时风尚,而徐悲鸿则是当然的领袖人物。
然而在西蜀成都,则有一位艺术家钻坚仰高,由宾虹而上溯重拾元以后的士人画精神,存亡继绝,让几近绝灭的士人画获得新的生命。
这位艺术家叫王敬恒
王敬恒非既学院派画家,又非院体派画家。他只是酷爱绘画,他起步很晚但起点很高,且得到过陈子庄的点拨。
最重要的是他博览群书,识见过人。他精研东西方哲学大家的思想精华,用以指导创作,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数万字的《谈艺录》中,精辟之论随处可见。
作品欣赏
他说:“艺术是什么?艺术是情志的表现,是一种诉求,一种告诉。”
”中国艺术最根本的病源在于虚无主义,在于放弃了自己的存在一味去攀附前人,放弃了自己的创造力,放弃了自己的自由意志和想象力。”
“叔本华说艺术是生命的寂静,是安抚慰疾而民采则颠倒,他说艺术是生命的兴奋、激昂,是提高生命的东西。我是站在尼采这边的。”
2008年,中国美术馆主办“王敬恒艺术暨捐赠作品展”,王敬恒将创作于不同时期的山水、花鸟等100幅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
作为国家重要文化设施之一,中国美术馆已成为广大美术家和观众心目中的艺术圣殿,其接受捐赠要标准极高,在收藏之列均是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等国画大师,现已成为国家级美术精品的重要展示交流平台。
王敬恒始终将绘画作为自由意志的表现形态,因此找到了通过艺术的金钥匙。
他将自由的意志转化为一种独特的个性化的语言结构:繁密而灵动的笔墨,饱满充实的构图、明丽多采的色系。它们共同构成一个鱼飞鸢游,万物勃发的生命图像。
这是一个恬静而自足的生命世界,也是一个自由而鲜活的生命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没有晦暗的心理、没有仇视的情绪、没有利益的算计,没有虚假的谎言。它纯然只有真的诉说、善的表达、美的寄托。
正如王敬恒所说”是酣畅的生气与无穷的意味,是其对宇宙生命的描述与颂扬。
王敬恒始终关注的是”真正超脱沾滞、驰骋无碍的自由精神”,是营造一个”万物欣欣向荣、浩浩荡一汤、光芒四射的世界”。
作品欣赏
这种抱负、这种追求、这种目标,与一千年前的苏东坡何其相似!
从苏东坡到王敬恒,虽时逾千年,但精神脉络是贯通的。他们都高蹈了人的自由的创造精神。
读懂王敬恒,也就读懂了苏东坡,进而读懂了士人画。
(文章来源:四川省政府文史馆研究员、著名艺术评论家书法家田旭中先生 魅力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