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两次被罚共约23亿美元 2017年净利才7亿美元

【美洲华联社讯】(原标题:峰回路转53天,中兴禁令解除,罚款10亿美元!8万员工和30万股民的心可以放下了吗?)

据新华社6月7日晚间消息,美国商务部长罗斯7日宣布与中兴通讯公司达成新和解协议。

美国商务部当天发表声明说,罗斯当天宣布中兴通讯及其关联公司已同意支付罚款和采取合规措施来替代美国商务部此前针对该公司向美国供应商采购零部件执行的禁令。

声明指出,根据新的和解协议,中兴公司支付10亿美元罚款,另外准备4亿美元交由第三方保管,然后美国商务部才会将中兴公司从禁令名单中撤除。此外,据美媒报道,美国商务部还要求中兴通讯在30天内更换董事会及高层。

历时53天达成和解

10亿美元的罚金对中兴通讯来说,可谓代价高昂。

不过作为全球主要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中兴通讯与众多美国供应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全美近13万个高科技就业岗位提供支持。

专家指出,由于中兴通讯与不少美国企业合作密切,美国政府对中兴的出口管制措施将使高通、英特尔、ACIA等这些中兴在美国的供应商也蒙受损失。

以美国光通信模块供应商ACIA为例,来自中兴通讯的营收占到其总收入的约30%。在美国商务部对中兴激活禁令后,其股价当日大跌36%,而随着中兴通讯禁令逐渐出现转机,ACIA股价连续上涨。

回溯事件,4月16日晚间,美国商务部(BIS)发布对中兴通讯出口权限禁令,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出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期限为7年。

中兴通讯在4月20日发布了《中兴通讯关于美国商务部激活拒绝令的声明》,回应美国商务部制裁:“极不公平,不能接受。”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在发布会上表示,美国商务部激活拒绝令使公司立即进入休克状态。

5月6日,中兴通讯向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提交了关于暂停执行拒绝令的申请。

此后,5月13日,特朗普在推特发文称,正在为中兴通讯提供一种快速恢复业务的途径。

直到6月7日,经过53天的持续协商谈判,终于达成和解。中兴通讯主营业务经历53天的停摆后,有望立刻恢复运营。

据媒体报道,中兴内部人士向媒体表示,只要解禁,中兴恢复对外运营只需要几小时。

基金下调估值

随着与美国商务部达成和解,中兴通讯股票也有望在近期复牌。在停牌期间,部分基金公司下调了中兴通讯估值。

6月7日晚间,上海一家基金发布公告称,自6月7日起,对旗下证券投资基金持有的“中兴通讯”股票进行估值调整,对A股中兴通讯按照20.04元进行估值;港股中兴通讯(00763.HK)按照港币16.38元进行估值。

停牌前中兴通讯A股收盘价31.31元,此次基金公司给出的20.04元,相当于略低于4个跌停。此前该公司对中兴通讯的估值为25.05元,为略低于2个跌停的位置,这次又相当于再下调2个跌停。

该公告还显示,公司将密切关注“中兴通讯”后续经营情况及其他重大事项,进行合理评估,并与基金托管人写上,必要时进一步确认其估值价格。

据统计,此前已经有至少40多家公募基金公司也对中兴通讯的估值进行了下调,下调幅度大多在2个或4个跌停之间,也就是下调后的估值在20.54元到25.36元之间。

此外,中兴通讯也被调整出MSCI名单。5月30日,明晟公司(MSCI)发布临时公告,东方园林、海南橡胶、中国中铁、太钢不锈和中兴通讯将暂时不被纳入MSCI 中国指数(MSCI China Index),也将从MSCI A股全球通指数(MSCI China A Inclusion )和MSCI中国A股大盘指数( MSCI China A Large Cap)剔除,调整自6月1日起生效。

事实上,如果不考虑美国商务部制裁,中兴通讯正处在业务快速增长期。

4月27日晚间,中兴通讯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在未考虑拒绝令对第一季度报告的影响的前提下,第一季度中兴通讯实现营业收入288.8亿元,同比增长12%;净利润16.87亿元,同比增长39%;扣非后净利润13.68亿元,同比增长27.93%;每股收益0.4元。

单从业绩上对比,中兴通讯第一季度交出了不错的财报。

对标爱立信、诺基亚一季报来看,2018年第一季度,爱立信收入约434亿瑞典克朗(317亿人民币),同比下降约9%;净亏损约7亿瑞典克朗,爱立信还宣布了裁员计划。同期诺基亚收入约49.24亿欧元,同比下降约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亏损约3.51亿欧元。一季报数据显示,中兴收入规模已达到爱立信的91%、诺基亚的76%。

通信行业正值5G网络布局关键时刻,中兴通讯也面临重要的发展机会。

央广网评论:值得各方深思和珍惜

对此次中兴通讯遭美国拒绝令的事件,央广网评论表示,中兴与美国终于签协议,来之不易,值得各方深思和珍惜。

评论认为,从与美方签署的协议内容来看,巨额罚款,董事会和管理层调整、接受美方的随时监管……中兴所付出的代价可谓相当沉重惨痛。但是,客观来讲,这是一家跨国企业因为违背契约精神而必须买的单,因为对法律法规的轻视而必须承受的后果,值得中国企业乃至所有跨国企业引以为戒。(文章来源 国搜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