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说当然604期:与蒙山大佛的一段风水缘

我国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比已炸毁被全球公认的“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10米,比中外驰名的四川乐山大佛早162年。我说到这里,相信你一定已经猜到了,是蒙山大佛。
  
2004年应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张新伟主任的邀请,前往太原晋源区勘察一尊与世隔绝500年并被深埋在大山碎石中的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20公里处,属太原市晋源区管辖。根据《永乐大典》中《太原志·太原县》的记载,蒙山大佛开凿始于北齐天保二年,距今已近1500年,费时费工25个春秋,佛像高63米。说起蒙山大佛的缘起,是因为当时佛教的兴旺,净土宗始祖昙鸾、高僧慧瓒、以及净土宗开宗三祖师之一的道绰等一代高僧,都曾在此弘扬佛法。那段时期,晋阳地区高僧云集,是中国北方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而蒙山大佛所在的开化寺,则是其中香火最盛的寺庙之一。
 
“夜则以火照作,寒则以汤为泥”,当时造如此巨大的佛造像,是倾国家之力,选准了风水,拟定了规制,培训了工匠,在祭奠了天地之后,才开始了心灵与物象的创造。带着虔诚、带着崇拜、带着对心灵的寄托、带着对来世的向往,把心中一个浮屠,变成一个现实中高大、伟岸的偶像。
  
蒙山大佛自问世以来,倍受皇家关宠,僧众喜爱,为弘扬和传播佛教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唐高祖李渊曾来此礼佛,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来此瞻仰祭拜。一时蒙山大佛在皇家眼中形同国庙,在百姓眼中至灵至宝,倍受尊崇。然而,随着朝代更替、岁月变迁,曾经显赫一时的蒙山大佛在饱受战火损毁和大自然风霜雨雪的剥蚀后,终于在元朝之末阁倾像塌,大佛的头部早在元代之前就已经崩落。从此,大佛之腹、手、腿、足以及基座被掩埋于山石、残砖和泥沙之中,不为后人所知。显赫了八百年的“蒙山大佛”从此埋没六百余年。旧史籍中曾记载蒙山大佛已“荡然无存”。
 
上世纪80年代,在太原南郊文化馆工作的王剑霓参加地名普查时,竟然找到了蒙山大佛, 1983年,王剑霓在《地名知识》杂志上发表文章《“晋阳西山大佛”遗迹找到了》,引起了中国考古界和佛教界的轰动。湮没在尘土中的大佛端坐于蒙山南麓的石崖之间。宽大的胸肩、修长的双臂从两侧石崖中呼之欲出,残破的半截佛身仍然传达着令人震撼的庄严使命。
 
邀请我前去勘察的张新伟主任,原来是山西财经学院的教授,曾在我任教的美国南加州大学学习过,回国后他被选拨为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的主任,他对蒙山大佛的恢复工作非常重视,所以坚持要我前往进行勘察和论证,也因为张主任的用心,二年后他出任了晋源区的区委书记。当时,我勘察的论点很清楚,第一是要珍惜大佛所在的风水宝地,此地的恢复重建,不单单是佛教文化的延续,更利于整个山西的风水格局,古代先贤的堪舆之功力非我今人能比,我在蒙山大佛的位置上,以大佛视线的45度角发现,视点正落是唐太宗李世明宫殿的屋顶上,这种精准的定位,让今天能上天入地的先进勘查器具都自叹不如,其中蕴藏的玄机,更能说明蒙山大佛的格局之高妙。第二,在大佛身上安一个佛头并不难,难度在新造的佛头必须能与佛身浑然一体,能延生出大佛原来所具的能量。
  
2012年,我再度前往晋源,这时接待我的张新伟已经是晋源区的区委书记。蒙山大佛已经安上了佛头,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显庆五年,唐高宗李治携皇后武则天巡幸并州,瞻仰开化寺及大佛,“礼敬瞻睹,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李治和武则天回到京城长安后,用了两年时间,由皇帝内宫特制袈裟两件,派专使驰快马飞送并州,给大佛披上袈裟。今天要解决大佛的身首合一,必须要用古制古法,沿用唐高宗和武则天当年的愿力,给大佛定制袈裟,让大佛穿上僧衣,从而完成蒙山大佛身首合一后的佛光普照。
 
自从蒙山大佛重新出现在世人的视线后,带起了山西的突飞猛进,经济繁荣。这一切并不标志着蒙山大佛后力的持久。以当时大佛下面煤矿坍塌,根本没有选择生态修复的方法去修缮,而是仰仗着有钱,全部用水泥灌注,以及大佛周边建筑格局等等问题,也给蒙山大佛留下了近功急利的风水隐患。面对今天的山西,我依然非常再乎蒙山大佛的佛力和地理风水的能量,如有无奈,只不过你不懂风水,不了解人体工程学。
 
李建军写于中国文化研究会
2015年9月30日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