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5期:中秋祭月 圆满心愿

农历八月十五,举国上下都要过中秋这一重要节令性节日。节日期间,家家户户不仅要赏月、拜月,而且还要团聚、吃月饼。

既然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那么这一天的祭月习俗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习俗,中秋祭月,关键是向月神示敬。月亮和星辰一样,是中国文化天体崇拜的组成部分。月亮光线柔和,圆缺变化明显,周期短易于观察。星星布满天空,四季变化,晨昏有标志,因而从古代起,人们便根据月亮和星辰的变化来确定时间和季节。

有了对月亏月圆的规律性认识,确定了一年四季以及节气顺序,才使古代人不再浑浑噩噩,不再感到天地茫茫,时光难测。古代的历法就是根据月亮的变化规律创造的。有了季节认识,对于农耕民族的华夏先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掌握时令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和根本的保障。

论我国古代的祭月之礼,不仅郊祭天地之时同时祭祀月亮,也设有专门的祭仪。如今北京西四二环路西边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皇家为祭月修造的,是明清两朝祭祀月亮的主祭坛。秋分那一天专设大祭,年节喜庆也都举行祭祀仪式。

月亮除了在历法方面的贡献之外,我国祭月还有神话情趣,月光皎皎,美丽光亮,缺而能圆,晦而重光,月亮上面的死海形成的阴影,引起古人的种种猜测。在先秦,人们想象月亮之中有兔,所以屈原在《天问》中提出“月光何德?死而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译成今天的白话就是说:月神有什么品质,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个兔儿在怀里?晋代博玄认为白兔在捣不死之药。其实,捣药说与嫦娥奔月的神话有关。《淮南子·览冥训》说,羿从西王母那里得来了不死药,被妻子嫦娥偷服,飞升到月中,从此,嫦娥成了月神。据说嫦娥貌美,青春永驻,因而月圆之夜,妇女常在院中拜月求美。中秋正是瓜果丰盛之际,又是秋收之时,丰收之年,无论帝王贵权还是民间,都举行祭拜月亮的仪式,祈求来年丰收、平安。

此外,古代传说月宫中有桂树和蟾蜍,文人考举人的考试设在秋夫,又称“秋帏“,正是中秋月圆季节,中举称为蟾宫折桂,因而文人也有在月圆之时拜月求中举、谢月神的举措。

中秋祭月,不受天气影响。无论是月光清朗还是阴霾下雨,都可以祭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处,都可以举行。如遇阴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摆放祭桌。祭品主要是以月饼和水果为主。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需要指出的是月亮属阴,因此这一天的祭祀要由女人主持,正所谓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祭月之外,还要赏月、观月。在古代,中秋赏月颇为盛行,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中秋这一天是一个团圆的日子,月饼无疑是最好的诠释。天上月圆,地上人圆,桌上饼圆,圆圆的月饼负载着人月双圆的美意。合家团圆分食月饼,这是一种温馨的仪式。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中秋节,民间亦称八月半。由于此节时,家家户户合家团聚,共赏明月,因此,也称团圆节。如果您能穿越到古代,就可以看到小孩子将月饼拜在庭中,谓之拜月。拜月后,家家户户则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月饼。除各种月饼外,还祀以切成莲花瓣形的西瓜、苹果、枣、李、葡萄、梨、毛豆、石榴、莲藕、鸡冠花等。

今晚又是中秋夜,您是否也在皓魄当空,彩云初散时,亲友团聚、传杯换盏,儿女喧哗,祭月过佳节?

 

李建军写于中秋节

2016年9月14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