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四运动临近百年 究竟留下哪些反思

【美洲华联社讯】今年5月4日是中国五四运动100年。1919年5月4日,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力,以及知识分子、市民、工人参与的爱国救亡运动爆发,要求当时的北洋政府“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在这场运动爆发前后,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如火如荼,宣扬“德先生”(民主的英文Democracy)和“赛先生”(科学的英文Science),全面批判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Marxismus)也传入中国。这场运动启蒙了不少中国人,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节点。

 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图源:VCG) 

过去100年以来,每逢5月4日前后,总不乏一些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五四运动。而中共的产生由于与五四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更是会高规格、隆重地纪念五四运动。按照惯例,如若不出意外,今年5月4日,中共将会召开纪念大会,赞扬五四运动之于中共产生和爱国救亡的历史意义。至于知识分子和学生群体,则会从民主和科学、文化启蒙、传统文化角度,纪念五四运动。 

不论哪一种纪念,都是为了给当下提供镜鉴。对于中共而言,既然是因应五四运动救亡图存、思想传播的背景而生,自然应该传承五四运动的薪火,以不负历史所托。1949年中共完成革命建国,让常年内忧外患的中国得以首次实现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真正意义上的主权独立和统一,从而实现救亡图存目标。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共执政下的中国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彻底告别了国家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但在五四运动追求的民主和思想启蒙层面,中共目前完成的还与知识分子群体、社会大众的期待存在相当差距,需要持续努力祛除专制,推进民主。

 今天中国应该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角色,推动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转化(图源:VCG) 

对于知识分子而言,应该藉由五四运动百年,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反思知识分子介入现实政治的正确姿势。100年前,中国一些知识分子自感于国家内忧外患,在文化层面全面反传统,倡导全盘西化,以至于给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尽管这种主张在当时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内在逻辑,但终归不是一种理性态度。中国传统文化除去必须要剔除的糟粕之外,其实有太多值得传承和现代性转化的积极因子,并早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潜意识里面,形塑了整个民族的文化性格。现在以五四运动百年为契机,中国知识分子是时候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的传统。 

与此同时,具体到现实政治层面,中国知识分子应该看到作为学者所难以避免的天然短处,即过于理想主义、容易受意识形态左右、经常纸上谈兵、脱离现实国情。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那一代知识分子,不少都存在这种情况,满怀救亡图存和推动国家进步的良善初衷介入现实政治,却容易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甚至造成适得其反、文人误政的效果。基于此,中国知识分子要清楚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千万不要单纯以为有了知识或者主义,就能轻易改变现实世界、无往而不胜。知识分子常常说,中国人尚未完成启蒙。这句话用在知识分子身上,同样恰当。 

至于曾在五四运动期间扮演关键角色的青年学生,亦要反躬自省。100年前,青年学生奋勇当前,大胆为国家和民族前途向北洋政府抗议,展现了青年学生宝贵担当和热血。可当时亦有不少青年学生,在运动期间走向激进,造成内部分裂和一些莽撞。青年学生应该认识到,热血、激情、勇敢、家国担当,是任何时代都需要传承和难能可贵的品质,但是也要避免激进,懂得适时妥协的智慧,对于现实政治不宜异想天开,与其让激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不如脚踏实地。(文章来源:多维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