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9期:在奈良过上元节

在日本奈良过上元节,以示着我在历史中寻访、与文化的聚会,今天秉持着文化探索的心态走访了日本古都奈良。

奈良位于日本纪伊半岛的中央,四周围绕着大阪府、京都府、和歌山、三重县等,标准的内陆县城。是被称为“近畿之屋顶”的纪伊山地及扩展至北侧的平原组成,土地面积约占日本全国面积的1%,山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森林覆盖率高达为77%。

奈良曾是日本的首都,称为“平城京”,可以说是日本文化、艺术和工艺的摇篮。在佛教传入日本的公元6世纪至8世纪期间,奈良一直作为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心。公元710年,仿效中国唐代的长安城而创建的大规模国际首都“平城京”。除了浓郁的中国文化之外,西方文化、艺术、建筑技术等透过古代通商道路传入奈良,至今依然保留着以东大寺、法隆寺为首的世界文化遗产、佛教建筑、佛象雕刻等许多国之重宝和文化遗产。

奈良作为古老的文化城市,拥有众多的古寺神社和历史文物,享有“社寺之都”的称号,被日本国民视为“精神故乡”。重要的名胜古迹有平城京遗址、皇陵、东大寺、唐昭提寺、药师寺、兴福寺、大安寺、法隆寺、正仓院、春日神社、元兴寺、西大寺、手向山八幡神宫、奈良公园等。在这个日本古代文化发祥地,让我最感兴趣的是,日本首都为何要从奈良搬到京都,从京都又搬迁到东京。

日本历史资料上介绍说,公元710年,日本天皇定都平城京,也就是今天的奈良,开始了日本历史上知名的“奈良时代”,此期间历代天皇注重农耕,兴修水利,奖励垦荒,社会经济得到大为发展。同时受到中国盛唐文化的影响,又通过唐朝接受到印度、伊朗的文化,从而出现了日本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当时日本处于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盛世中也形成了积弊,造成国家的经济发生动摇,中央集权体制因内讧逐渐削弱。在公元794年,天皇只能迁都到京都,结束了“奈良时代”,开始了京都的“平安时代”。

首都迁至京都后,当时德川家康把幕府建在了江户,就是现在的东京,然后越来越多人去想幕府,渐渐迁移去江户,慢慢就形成了代表“江户时代”首都东京。通过现场考察,我个人认为,其中需要有二个方面的补充,第一,日本首都由奈良迁移到京都,有个重要因素是奈良的庙宇实在太多。不仅仅是多,同时各种宗教门派都有,就会导致信仰的繁复不利于统治者的思想统一。第二,日本首都由奈良迁移至京都,有京都迁移至东京,说明日本自古就有非常务实动态思想,哪里好就往哪里去,只要是符合天时、地理、人事的,没有不可变的道理。同时也说明日本民族盛行的是拿来主义。只要是有利益自身的,都可以采纳,并融入自身的文化中。以日本的民俗为例,出生的时候行神道礼仪,结婚却选择了教堂,祈祷和死亡却按佛教的仪轨来操办。

日本人所奉行的原则,在奈良城市的规划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在奈良保存了很多原生态,同时也不乏现代特征的呈现。城市规划中,新区和老区有着明显的区隔,老区在山上,新区在山下,老区与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功能反差和不同的文化风尚,老城和新城之间,通过盘山公路为纽带,相连而呼应,这种呼应不仅是行政区域的一致,还保留着文化特色的趋同。当然,这里面依然存在着在老城建新城难以绕开的全球性通病,因为高铁、铁路、高架桥将这座古城切割得支离破碎,这是让我感到遗憾和可惜之处。

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文化的两个方面——菊与刀。日本著名的“三道”,即茶道、花道、书道。在奈良体现得更加的典型,以今天的商业眼光来看,日本的管理是非常好,让我们刮目相看。虽然日本的神社、寺庙都是私人所属,但都有国家有相关的部门做管辖。让我们看到穿着很神话的人又有多么人间烟火,免税店与名胜地融入一地,却区隔清楚又不失和谐,苍天大树可以从住家的屋顶上冒出,既环保又无碍于居住生活。点滴之中,让我看到了日本在管理上的先进,日本的管理要素和一些设置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从华严宗大本山的东大寺到金峰山寺的正殿藏王堂,让我们看到了日本的国宝级建筑、人类物质遗产,尤其对于我这个来自中国的过客,无疑让我看到中国隋唐的风尚。日本谚语说,毕生追逐长生不老,还不如到吉水神社看一眼樱花。如今只见巍峨青山,在过三个月,樱花漫山遍野,就是“一目十年”的盛况,希望届时我能有时间,再深入探索看一眼这遍山樱花,怎么能顿时忘忧,年轻十岁的玄妙。

 

李建军写于日本大阪

2016年2月22日元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