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伤痕》到“三本书” 卢新华在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文学沙龙作主题演讲

【美洲华联社洛杉矶报道】做为八月文学沙龙的一部分,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邀请“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著名作家卢新华于8月10日在阳光学校举办主题为“关于伤痕文学与文学家的历史使命以及人生所必读的三本有形及无形的书”的讲座。作家协会的四十名会员以及社会各界的文学爱好者、新闻媒体约六十余人到会聆听,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作家进行了精彩有趣的问答互动。

当天的讲座由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洛杉矶作家协会秘书长王伟主持,在卢新华演讲之前,会长北奥、副会长杨慰慰对卢新华和“伤痕文学”做了介绍。

北奥向卢新华(左)颁发荣誉会长聘书

北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很荣幸请到文学界的重量级人物卢新华作为文学沙龙的主讲人,卢新华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是中国文坛的领军人物。1978年他在《文汇报》上发表短篇小说《伤痕》,引起轰动并获得当年短篇小说的一等奖,卢新华这三个字也永远地刻在了中国文学史当中。《伤痕》发表后,揭露“文革”历史创伤的小说纷纷涌现,成为了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伤痕”一词也成了学术界用来概括这种思潮的专用词,中国文学史上从此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伤痕文学。

北奥

北奥说,可以说,《伤痕》开创了一个文学思潮的先河。大学毕业后卢新华下海经商,随后赴美,人生事业起起伏伏,倍尝人间百态,从而使他在文学创作上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他特别强调,反思、探索、有使命感,是卢新华在文学创作上区别其他作家的主要特征;简言之,作为一个作家,卢新华把历史的重任抗在了肩上,这是卢新华最令人称道之处,也是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聘请他作为荣誉顾问的主要原因。

左起依次为副会长黄宗之、副会长杨慰慰、卢新华、北奥、监事长叶周等

杨慰慰表示,在上大学时就已经知道卢新华的大名。《伤痕》产生于文革结束初期,对于文革中的痛苦和遭遇,人们尚处在语焉不详当中,心中仍然笼罩着巨大的文革的阴影。这篇小说的问世,撩开了重重幕帐,打破了当时人们想说而不敢说的障碍,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共鸣。这篇小说在反映人们内伤的严重性和“呼吁疗治创伤”的意义上,得到当时推动文学新变的人们的首肯,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这篇小说之所以能产生如此重大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与作者对于中国社会的深入思考分不开的,并在潜意识当中受到了鲁迅《狂人日记》的影响。

杨慰慰介绍说,卢新华曾经说过,鲁迅写《狂人日记》的时候,他翻开这里一看,从字缝里都看出两个字来“吃人”,那么我翻开文革这段历史,发现字缝里都写着“伤痕”这两个字。从文革开始到以后的插队,落户、当兵、当工人、进大学,生命的这些体验给了卢新华很多想法,他从始至终都在坚定地追求着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自在的精神,这也许就是这篇小说产生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卢新华

卢新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很荣幸有机会与洛杉矶的作家及文学爱好者进行交流,分享自己这些年来对人生、对文学的感悟。2010年他在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篇题为“论三本书”的文章,而后光明日报用了一个整版刊登了他在复旦大学和北师大的演讲稿“人生要读三本书”,2017年浙江高考就是以“人生要读三本书”作为作文题目,而新近出版的文集《三本书主义》,是他近年来对社会和人生思考的集中和沉淀。

对于“三本书”,卢新华表示,他说的人生要读三本书是“大书”。第一本大书叫“书本知识”,第二本大书叫“自然和社会”,第三本大书叫“自己的心灵”;或者换一种说法,第一本书是有字之书,第二本书是无字之书,第三本书是心灵之书。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在珠海演讲时加上了一句“剖万遍心”。一个人的人生要完美,能够和“大道”相接相近,应该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时还要“剖万遍心”。这样才能把个人内心的宇宙,和外在的宇宙融会贯通,得“道”也好、“觉悟”也好,才能让人生更充实,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在当天的演讲中,卢新华强调读经典、读社会、读自然、读内心,“去体会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得出自己的感想,完善自己的人生”。他还介绍了他的《紫荆女》、《财富如水》、《伤魂》等作品的社会寓意。 卢新华的倾情演讲,突显他是一个在反思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创作的有使命感的作家,让现场听众深感受益匪浅。

据北奥介绍,今年以来,洛杉矶作家协会已经组织了几次高水平有意义的文学沙龙活动、四月份请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作者石钟山先生演讲;五月份请到了国内的知名作家祖慰先生演讲;在卢新华演讲后,十月份还有异军突起、展露头脚的新秀二湘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