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盖窥出国货短板

今天中央台播出了国人到日本疯抢”马桶盖”的新闻,并予以评论。相关媒体也见仁见智。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决定因素是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经济领域耳熟能详的木桶理论。那么,从国人偏爱国外生产”马桶盖”折射出我国制造业这只大短板又在哪里?

欠缺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是其一,有之才能主导市场,真正成为拥有国际竞争生产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改变”外贸巨人、品牌侏儒”的形象。推动市场应用创新。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应用创新是促进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发展、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根本动力。几年前的苹果,近一两年的”小米”,说明应用创新做得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京东方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系统,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范例。我们近几年自主创新能力远差于欧美、日本,以致产品基本限于国内销售,并陷入恶意竞争,假货充盈烂货泛滥,国人购买噤若寒蝉。全球一体化,经济大开放,国民已不屑于是不是纯粹的国货,谁好用谁的,这已经是互联网购的大趋势,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走向。

欠缺重信用的商业文化是其二。为什么面对同样的环境,外国企业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国内企业就只能亏损破产呢?我们和德国比比看,德国的国民性格认真刻板,与高端制造业形成兼容。不在价格上向市场妥协,以质量取胜;不在设计上向潮流脱离,简洁实用为本。由于劳动力稀缺,德国机械化程度普遍很高。雄厚的科研实力是经济的后盾,企业卓尔不群。不吝人工,把手工精神融进产品,成为高端血统的组成部分。德国企业专注而执着,福适宝做门把手、吉徕做开关、嘉格纳做电烤箱都有数百年的历史,细分领域无论是声誉,还是市场占有,都做到了金字塔尖。尽管有公司通过上市成为公众公司,但创始家族依然能够在公司发挥很大的影响力,维持着品牌的家族血统。历史最久的超过300年,最年轻的也有62年,做的都是很普通的行业,家族数代都在做一件事情,每家品牌都能建起自己所在行业或产品的博物馆。产品售价很高,最低也是中国国内产品的10倍以上。但并没有因高价而引起滞销;相反德国制造成为品质的代名词,德国很少进行加工贸易,国土面积也只相当于中国四川省大小,但德国制造的底蕴和实力让人不得不叹服。其科学意义并无国界。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经过上百年的摸索才建立起来的东西,是把握住了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的好东西,中国企业为什么就不能放下所有包袱拿来用呢?为什么总要为所谓’中国国情’而耿耿于怀呢?对企业而言,真正的创新并无国界,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已超过三十年,但发展中的问题多多,相较于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文化内涵、完善管理和销售体系等立本之道,企业对短期见效的逐利之术太过重视。例如,国内各大奶业用在广告上的预算比例可能是全球最高的,消费者支付了愈来愈高昂的价格,但中国乳业的标准之低几乎创世界之最,很多企业过于浮躁,过于依赖政策生存,躺在政府怀抱,抗风险能力差,一遇到”变天”就夭折了,这几年在广东出现众多企业”短命鬼”不令人警醒吗,我们应该从”马桶盖”制造商身上学到什么?(吴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