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中介”鲸吞改革蛋糕

红顶”古代意旨”官差”,”红顶商人”即”官商”就是身为官员,同时以商人的身份出现,兼具官员和商人两个角色,英国《泰晤士报》前世纪曾对百年来世界最富有的人进行统计,排在第四位的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一品红顶商人,民间称为”钱王”王炽,他是唯一一名榜上有名的中国人。此外还有富甲一方的胡雪岩,盛宣怀。

在当代,”红顶商人”一词被用来指在官场和商场两面得意者或泛指本身具有或不具有官员身份,亦官亦商的人。但是随着改革前期的党政机关不准经商的规定下,”红顶商人”已销声匿迹。而”红顶中介”却顶替之逆风而起,这个由各类政府权利部门孵育畸形长大、现已挣脱襁褓走向社会又以公正的名目出现的机构,正张开饕餮大口吞噬着改革的成果,如形象化比喻就是在官道隘口手持狼牙棒虎视眈眈向过路商人收取各种费用的人。

红顶中介,是一种高手腕腐败现象,指政府官员或机构利用法律赋予的权限或利用第三方通过形形色色的手续、关卡、资质、认证,以服务费、会费、协作费、咨询费的名义,替代行政收取各种已取消的费用,一位政协委员提案中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一个产业项目,企业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竣工验收,需要9~20项中介报告,整个流程长达300多天,涉及12个委办局、20多个科室,经手150多人次。一位卸任的前国家副总理自身体会也深有感触。在一家房地产企业工作的王先生,也有类似的遭遇:以前很多在政府部门办理的项目,现在都得去研究院所、检测机构甚至行业协会办理了,”跑一个项目,政府部门审批用不了多长时间,大部分时间都被中介机构评估、专家会审等环节占去了。”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这是目前红顶中介的真实写照,其乱象表现为:

一些具有审批权的组织,旗下悄然剥离催生了一些协会,主管部门有一部分职能隐藏或者直接委派给这类协会;供原领导在里面任职,某些中介机构、社会团体与个别部门不脱钩,或出资人就是该部门或人员;虽是独立法人代表但是背后”操纵”却是行政部门或其工作人员。某些部门掌握着行政审批前期资格选拔权、审计、鉴定、评估、参评选拔、注册或公证等职权,便与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做起按点提成;或在在年检或者其他审批事项中,搭车收费;有的职能转化为经营服务性收费;指定或变相指定的中介机构接受有偿服务,再与中介机构进行暗箱分成。当作单位”小金库”,把自身应当承担的费用转由其管理的中介机构承担或者在中介机构报销费用;有些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中介机构领取加班费、补贴、福利等等。”红顶中介”,强制服务,强行收费,已出现组织化、制度化的倾向,是权力外延觅财的通道,是畸形扭曲利益共同体,已遍布各职能部门,成了说一不二小政府,这极大地伤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李克强总理近日明确要求,要消除行政审批灰色地带,整治红顶中介。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中介组织贪污贿赂犯罪达千余人,分布于工程建设、执法司法、金融信贷、土地矿产、财政税收、国有企业等行业。消除”红顶中介”现象,首要任务是要割断所有协会、中介机构与主管部门利益链。协会、中介的性质应是行业自律组织,它的受益人应该是会员而不是过去所在的部门或者部委。所有退休有利益关系的干部,不允许在任何协会担任职务,以斩断灰色的利益输送过程带,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导向,建立以机会公平、权利公平为核心价值的企业服务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监管,全国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监督纠错机制。选择中介的所有流程都在阳光下运作。(吴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