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上行》失败是好莱坞耻辱

(华联社3月9日讯)据凤凰娱乐报道,原创性在大多数创意行当都是一项美德,然而在好莱坞,原创对那些制片厂大佬们却没有多少吸引力。观众和批评家们总是在责难那些充斥于影院的系列大片,然而当有沃卓斯基姐弟这类电影人以《木星上行》这样的电影回应他们对于原创和新意的召唤时,他们给予的回报却是票房口碑上的双份闭门羹。凭借高达1.79亿美元的制作成本——更不用提数百万的宣传费用——以及仅仅1900万美元的开局票房,《木星上行》很可能将成为年度最惨炮灰电影。”观众对尝试他们不知道或不理解的东西有种谨慎的态度。这部电影的宣传声势浩大,但仍然很难让人们跨出那道’坎儿’。”数据分析公司Rentrak的资深媒体分析师保罗-德加拉伯迪安说。

《木星上行》画出的所有赤字都将会令制片厂变得更加保守和倾向于规避风险。未来将有更多的重启、翻拍和新编出现,因为各大公司都在尝试将诸如《星球大战》《印第安纳-琼斯》《捉鬼敢死队》这样的老系列整装”再”发。那对于观众来说绝对是个坏消息,长远来看,也将对整个行业带来消极影响。即便这种模式眼下尚还奏效,但炒冷饭却可能会令观众的观影体验变得陈旧和过于相似。

正如拉娜-沃卓斯基不久前对《洛杉矶时报》记者说的那样:”我年轻的时候,原创性就意味着一切。’续集’就像是一个贬义词。然而如今我们已经走到了相反面,观众对那些能猜到结局的故事更感兴趣。”

她说得没错。那些能启发下一个乔治-卢卡斯或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关于陌生世界和未来冲突的鲜活想象在哪里呢?年青一代的观众已经因为视频游戏和移动设备把电影院抛之脑后了,而对于那些并没出现在他们童年里的爆米花老电影的怀旧巡礼,恐怕也很难再把他们拉回到影院中来。

与此同时,从《质量效应》到《绝命毒师》,电视和游戏都正在挤掉电影,成为承载打破传统的作品的新平台。

在《连线》杂志的一篇文章中,作者安吉拉-沃特卡特力劝人们去买票观看《木星上行》,即便她承认这是一部存在着深深缺陷的电影:”去看吧,因为沃卓斯基们代表着一个正在消失的物种——拍摄原创科幻电影的人。在漫威大军到来前的漫长又黯淡的时间里,再去感受一下它们(原创科幻)是件很好的事,无论拍得是好是坏。”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

自从《木星上行》在去年春天的电影产业博览会上初次亮相,为我们带来了真实身份是宇宙女王的米拉-库尼斯和她的保护者、长着”史波克”尖耳的查宁-塔图姆,围绕这部电影的舆论之音就相当糟糕,而这种大事不妙的感觉在华纳将电影档期由7月改成了2月时愈演愈烈,一场电影灾难已势不可挡。

华纳曾希望通过花更多时间补拍镜头和增加特效来拯救本片。他们使用了曾用在像《300勇士:帝国崛起》《了不起的盖茨比》还有《地心引力》这样也同样充斥过问题的电影中的补救措施——《地心引力》作为少见的原创科幻大片最后也收效不错。然而不幸的是,额外的加班并没能让《木星上行》真的”上行”,它的失败气息是如此浓烈,以至于评论界压倒性地将本片形容成”用力过猛的大坑”。

我们似乎能听到来自华纳竞争对手们的幸灾乐祸的声音。然而,嘲笑沃卓斯基们的不幸却恐怕是误入歧途的举动。这预示着这对姐弟已经失去了昔日对于能让《黑客帝国》成为一种现象的文化根基的敏锐感觉。《木星上行》作为继《极速赛车手》《云图》之后的第三次连续哑火,如此败绩可能会让这对曾经炙手可热的科幻天才遭受被踢出一线名单的风险。

“他们从《黑客帝国》起就一直坚持在拍他们想拍的电影。但是一部卖座大片只能带你走这么远,直到投资方掐断资金。如果他们还想重拾昔日的荣光,那就需要去拍一些更有商业价值的东西,并且立刻赢得票房。”票房网站BoxOffice.com的首席分析师菲尔-康特里诺说道。

就像创造了近期另一部票房灾难《骇客交锋》的迈克尔-曼一样,沃卓斯基姐弟或许将被迫退回到中低成本电影的圈子里去,并且忍受数年来自大制片厂的不理不睬。这是行业的耻辱。电影业需要这样带刺的天才。取代这些原创科幻片的是那些被打了鸡血并且过度商业化的电影项目,它们的目的是为了贩卖周边,而非激发想象。

《木星上行》或许会陨落并化为”炮灰”,但至少它凭借自身的原创性和胆识搏了一回。而它的失败也令其他电影人想要进行类似的尝试变得更加艰难。

如果当年行业内是如此氛围,我们还有可能看到《黑客帝国》这样的电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