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同李克强的纽约告别会充满尴尬

美国总统奥巴马9月18日至20前往纽约,开展为期三天的外交内政活动,包括出席联大会议、会晤外国领导人,以及继续为希拉里等民主党人助选。按照白宫规划,奥巴马希望通过此次最后一次亮相国际舞台机会,继续强调通过“多边”机制解决国际冲突。抵达纽约当天,白宫宣布,奥巴马在纽约只会晤两位外国领导人,一位是任内关系跌至冰点的以色列总统内塔尼亚胡,另一位是奥巴马鲜有接触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这两次会晤安排都凸显出了奥巴马整个亚洲布局的尴尬。其一,奥巴马上任伊始力推的巴以和谈最终还是无果而终。他主动改善同伊朗和关系、推动并达成伊朗核协议,导致以色列的极为不满和不安。内塔尼亚胡和奥巴马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未予缓和。据说,奥巴马希望最后一次能够当面向内塔尼亚胡提出自己的巴以和平协议框架。

其二,奥巴马两周前刚刚在杭州举行了最后一次“习奥会”,回国不久就决定同李克强举行会晤,凸显出他任内对华政策还是有一些遗憾和心有不甘,主要原因则是朝鲜核问题。

朝鲜第四次核试验后,奥巴马希望借李克强联大之行,与其举行会晤,商讨如何进一步施压和制裁朝鲜。根据白宫公布的会晤内容,奥巴马和李克强“谴责”朝鲜9月9日的核试验,决心加强协调,努力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其中包括强化在联合国安理会和对朝执法渠道等方面的合作。换句话说,白宫希望中国支持加大对朝制裁。

但是,在中方公布的会晤稿中,李克强并未承诺“加大”制裁朝鲜,只赞同安理会对朝方最近一轮核试验做出进一步反应,同时希望各方避免采取导致局势紧张升级的行动。李克强尤其提到,反对美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但是,白宫刻意在新闻通稿中回避了萨德系统这一点。

 

奥巴马与李克强举行双边会谈(图源:新华社)

作为一名因“无核理念”获得诺奖的总统,奥巴马任内一直在积极寻求同中俄等合作,遏制和防止伊朗及朝鲜核扩散。19次的胡奥会、习奥会,奥巴马同中国领导人谈的最多的就是朝鲜核问题。但是,鉴于朝鲜自身权力更迭等因素,加上美国立场的不妥协,奥巴马任内不但未能重启六方会谈,反而因朝鲜核问题在东北亚部署了反导系统,增加了同中俄的战略与军事博弈风险。

一定程度上,奥巴马将朝核问题的“零进展”追究于中国的“不作为”。在中东,奥巴马曾批评中国搭美国的“顺风车”,呼吁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在东北亚,奥巴马也一直在敦促中国加大施压、制裁朝鲜的力度。很多美国官员认为,中国并未有效压制和束缚朝鲜,未能改变朝鲜的核野心。这种观点完全忽视了朝鲜半岛自身因素的变化,也未理解中国的对朝思维。

所以,朝鲜举行第三次、第四次核试验后,奥巴马对朝鲜不满的同时,对中国也会存在一些抱怨。这次同李克强的会晤,奥巴马保持了一定的克制,并未将私下的不满带至台面上来,仍然期待中国在联合国层面能够同美国站在一起。但是,李克强在会晤中并未给出确定答复。据韩国媒体透露,中美幕后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商讨,研究出台什么样措辞的安理会决议。

其实,奥巴马在朝鲜核问题上的束手无策只是他整个亚太战略、对华政策失败的一个缩影。9月初,在杭州西湖国宾馆举行的最后一次“习奥会”期间,奥巴马回顾、总结过去8年中美关系时,告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双方要创造条件,以便下届美国政府上台面临的美中关系拥有强大且富有成效的立足点”。

按照中美过往外交辞令,这种立足点应该指中美管控好分歧、不断增进互信,确保双边关系总体稳定和强劲的合作势头。但是,这种立足点其实一直是存在。奥巴马离任之际,依然在强调中美“立足点”这一最基本的诉求,反映出他8年来的对华关系的无奈与失败。

美国有声音说,奥巴马对华政策失败是因为他过于软弱,以及中国体制的不透明和中国意图的不明确。但如果从第三方中立视角看,奥巴马对华思维认识上虽然有些突破,但政策制定与实行却很失败,其中主要原因还是他缺乏战略指引,过于眼高手低,关键时刻决策失效。

作为一名秉持理想主义情怀、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奥巴马离任时纵有所成,终有遗憾。他留给继任者的最大教训是:光有顶层设计、元首兴趣、国际合作和危机管控还远远不够,美国处理对华关系还要有符合双边关系、地区形势变幻的长远战略支撑。在他看来,这种战略就是“亚太全面再平衡战略”,而希拉里才是最有可能继承衣钵、延续这一战略思维的总统候选人。(禔靖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