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1期:越混越差的是山神

昨天讲了水神,今天再说山神。

山,在中华先民的眼睛里具有极大的魅力和难以理解的神秘。山不像天那样高不可攀,又不像脚下的地那样熟悉。山高耸入云连绵数十里,山连山一望无际,云山雾罩,山腰烟雾缭绕,山洼林木封锁,山脚草深泉流,虎啸猿啼,狼虫出没,林木遮日,难辨东西。这种恐惧让中华先民意识到有掌控山的权威存在,这就是一系列的山神。

中国文化从中华文明的开始,就确定了祭祀实用性。山神有多大的权限,人们就对它有多少的需求,从而也产生了有多少种对山神的祭祀。山神几乎囊括人们的各种需求,《韩诗外传》的一段论述,可以代表古代先民的观点:“夫山者,万民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植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四方并取与焉。出风云以通乎天地之间,天地以成,国家以宁。”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山岳的重要。

人们摆脱不掉与山的互动,但是山又是如此的可怕。山深林密,遮天蔽日,毒虫猛兽,动辄伤人,进山如入虎穴魔窟。山上的高树茂草,是山神的毛发。如果任意砍伐林木,等同于在伤害山神,唯有获得山神的许可,才能够砍伐,反之则要受到山神的惩罚。《左传》里面有个故事,昭公十六年郑国大旱,派屠击、祝款、坚柎去祭祀桑山。他们三人砍了山上的树木,造成了大旱。郑国执政的大臣子产表示,祭祀山神,应当培育和保护山林,现在反而砍去了山上的树木,他们的罪就很大了,因此革去了屠击、祝款、坚柎的官位和封地。

据说,秦始皇想上泰山,但又不肯步行,想在山上开出车路以便舒舒服服地乘车到山顶。当时有人提议,土石草木都是山神所属,不能毁坏,需要用蒲包裹车轮再登山,免遭神怒。但始皇帝是牛逼惯了,根本不听这一套,既不打算祭祀,也没有包裹车轮就悍然登山了,结果在山腰中遭到了暴雨袭击。从这个故事中就可知草木属山神,毁伤不得。但是,盖房子就要伐树烧林开荒和靠山生活的人需要采集果菜草药,这将这么办呢?于是形成了先祭祀山神然后进山的民俗和规矩。

在古代,凡靠山的村庄,在山脚下都盖有山神庙。进山伐木采药,都要祭祀山神。进山之前必须先斋戒50天,用白狗、白鸡和一升白盐作为祭品来祭祀山神,取得山神喜欢。当要进山的一刻,进山人要大呼“林林央央”。林林央央是山神的名字,各种邪鬼听到山神的名字便会躲开。

东北的吉林省是著名的采金地,从清初开始开发,明文规定进山前必须要祭山神。深山密林中,凡是淘过金的地方都建有木制神龛。这种木做的小山神庙,里面供着山神、土神等神灵。在大雁北飞、冰河开冻的初春,淘金人必须到山神庙杀猪为祭品,烧香奠酒,口中念诵祈祷平安、请求多多收获的祷词,然后才开工。至于伐木、采参等与山打交道的人,一样少不了这套祭祀山神的仪式。

祭祀山神还关系到狩猎和畜牧。山中百兽栖息生长,也是山神的属下,甚至与山神在形象上互化。《山海经·五藏山经》记载了400多位山神,山神的形象与虎、豹、野猪、野牛相关联。以至人们直接以兽中之王“虎”来作为山神形象。凶猛的野兽横行于山林,出没于村庄,不仅给人们的狩猎活动带来威胁,也破坏庄稼,吃掉家养的牛羊甚至威胁路人。因而,人们祭山神希望山神管住凶兽猛禽,保住进山人和行路人的平安,保护村庄宁静。同时也希望山神放出一些野兽,让人们狩猎丰收。

在古代人的观念之中,山神也管风雨。河川多发源山中,因而古代人认为,山神也具有降雨的职能。古时候,东北满族进山后不准喧嚷,禁止拍手吹口哨,否则不仅进山的目的难以达到,还会迷路并招来暴风雨。有了这种认识,人们求助于山神已不仅仅是进山的采集和狩猎了。农耕生产最离不开雨水,古代对于天旱曾有惨烈的记录尧的时候,十个太阳一道出来,草木全烤焦了。成汤的时候,连续七年大旱,连石头都晒化了。频频的干旱,求雨的成了所有祭祀中的最大需求,人们不停地向各种神灵祈求降雨解旱,山神也是其中之一。

但是,随着人类人口的增加及文明的昌明,对山岳的开发,越来越普及。造成了山神的威严与神秘递减。山无论多高多险,都有征服者,恰如马克思所言“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征服,神话也就消失了。”山神的威严仅维持在个别靠山的地区和行业,原来归属于山神的权力渐被道佛两教的神灵剥夺。这些神灵不仅剥夺了山神的权力,而且占居了山上最好的风水宝地,自古名山僧占多,宗教的庙宇几乎遍及了著名山岳,宗教的神灵对山神这位士著的神灵进行了无情的排斥、驱遣和贬低。在《西游记》中,山神、士地神成了被妖怪虐待、供大神驱使的小跑腿。近代仅存的山神也只能获得草窝士坑,三块石或四块木板的待遇。

 

李建军写于

央视微电影·宗教文化频道

2016年10月10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