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时评:地铁调价增人暴露管理短板

正当北京市民享受最后的2元低票价”好时光”时,地铁公司正忙着扩充人手。北京市交通委表示,针对实施计程票制票价后可能产生售票、检票、补票、问询及进出站闸机车票异常处理、查堵违规逃票等工作量增大问题,增加3600名站务人员,做好现场应急工作。

地铁公司增加站务人员以应对阶梯票价后的购票引导,本意是为了服务乘客,初衷是好的。但问题是,调整一次票价需要增加3600人么?要知道,3600人的人力规模,在发达国家足以运行一个中型城市的轨道系统了。整个东京地铁公司,其员工总数不过才8000多人。首尔地铁公司,总员工数为10100人。

在人手一机、移动互联的时代,调整一次票价需要动用”人海战术”,其背后则暴露了地铁管理水平、服务意识和配套设施难以跟上当下时代,缺乏信息化、系统化的协调和服务能力。例如,闸机故障可以通过升级配套设施来实现,而如果地铁运营方能够在调价前能将新票制宣传到位,也不必增加过多的引导人员。

票价上涨,市民在支付更高的交通成本的同时,也期待得到更好的服务,这些都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管理水平、配套设施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就在北京地铁公布调价查询官网后,首日即告瘫痪。对此官方解释称,”查询系统为测试版,查询首日高峰拥挤”。 这样的情形,让人对地铁涨价后的服务能力不由有所怀疑。

事实上,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在全国许多大型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里都有体现。通过促进不同经营主体之间的竞争,降低运营维护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才是改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关键所在。

按照北京市发改委的规划,地铁未来将启动动态调价机制,根据运营成本变化”每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如果每调一次票价都需要增加几千人,下一次调价,听证代表们还会投下赞成票么?

《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