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家”文化的世界意义 中国作家毕啸南在洛杉矶与读者交流

【美洲华联社4月1日洛杉矶报道】主题为《我们的母亲——生命的栖息之地》的中国作家毕啸南洛杉矶读者分享会,于3月30日在洛杉矶POINTSPACE艺术空间成功举办。来自加州文化、艺术与企业等各界文学爱好者们齐聚一堂,聆听毕啸南对于中华“家”文化世界意义的深入思考。

档案照,中国著名作家、青年学者毕啸南。

分享会在主持人对毕啸南的最新三部作品提问开始。

主持人向毕啸南(中)提问

对于最新的作品之一《在你们离开以前》,毕啸南表示,这是一部以子女视角反思、凝视、展望为人儿女与父母关系的作品。他说,在世界文化的语境中,有时候我们面对父母的态度太陈旧,包袱太重,有时候又太叛逆,失去尺度。这本书描述了一种充满现代感的父母子女关系,是一代中国人的新表达,也是关于中华“家”文化世界意义的一次探索。

短篇小说集《生而为人》《生而为人》是继《在你们离开以前》在中国大陆畅销后毕啸南的又一部力作,其中收录了《浮生如树》、《小香港》、《没有一株麦子不热爱春天》等关于人性的小说,讲述横跨百年的胶东大地上,众多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作品以悲悯而温情的笔力,书写胶东半岛人民百年来的命运沉浮。

《生而为人》将“母亲”的意象进一步扩大延展为故乡、土地对于一个人命运的哺育、滋味。在百年来胶东大地的人物命运开合之间,呈现芸芸众生的生生不息与无常世相,形成了关于寻找与失去的悲剧性主题,正因如此,人们往往更为热烈地在泥泞里挣扎生机。

活动现场

毕啸南对于生活、生命的认识是,活着,是很多人一生的唯一,是“大过一切的”;可还有一些人,“他们眼里总有一些大过生命的东西,比如情感,比如抗争,比如信念”。他们一起,“构成了中国人一种高贵的精神、民族的底色、生生不息的力量——生而为人,是为了活着,又不只是为了活着”。

《一生何求》是毕啸南的最新小说作品。以晚清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中国最后一届秀才毕富海为始,讲述了山东登州毕氏家族五代人自1895年到2023年长达一百三十多年的命运轨迹与理想追求,他们历经第一代闯关东、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背景,讲述了底层小人物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生价值追求、欲望探索与生命意义的叩问。

《一生何求》在创作手法上大胆创新、别具一格,单篇皆独立成篇,连在一起又具备家族史的壮阔,是短篇的巧思,长篇的气韵。

活动现场

当天活动的现场座无虚席,读者们在毕啸南声情并茂的叙述与引领中进行了一场治愈人心的灵魂之旅,许多观众泪洒现场,令人动容。在读者互动环节,现场读者积极踊跃发言,从“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母亲与母语”、“中美文化的交融与冲突”等诸多视角展开了探讨。

南加华联第十届主席陈慧碧在读者分享环节表示,“命运”始终是毕啸南坚定的文学母题,他对于小人物的人生有着强烈的怜悯意识,偏执于寻找人类内心普遍和深层的心理动机。从散文直抒胸臆的情感表达,到小说写作的探索人性。她说,毕啸南的叙事丰满,人物刻画棱角锋利。他的文字语言带有一种古典的美感,展现出追溯和还原中国古老文化的姿态。

陈慧碧提问

与会者具有同感。大家认为,毕啸南的文字是现实的,是立体的,是充满意境的,是饱含象征的,从调动读者思考的角度来看,他的作品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这是毕啸南首次在洛杉矶与读者分享。他表示,没有想到在大洋彼岸他也有一定的读者,这让他非常感动。在与读者的分享中他也了解到海外华人的所思所想,说明文学的艺术价值和所产生的社会力量是不分国界的。访问洛杉矶,不虚此行。

祖籍山东威海的毕啸南,也是中国著名青年学者。他是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台湾政治大学访问学者。 作为知名作家、主持人,他曾专访过褚时健、吴敬琏、曹德旺、金庸、张文宏等各界人士逾千人。代表作品:《生而为人》、《一生何求》、《在你们离开以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