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农民女作家爆红 揭露中国社会边缘人

4月25日,一篇《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在大陆社交网络迅速刷屏。该文一出,被很多读者评论为温情脉脉,却用平淡的文字叙事描写了那些长期被中国大陆主流社会漠视的城市或农村边缘人。作者范雨素,目前是北京的一名育儿嫂。

文章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开头,不少大陆网友表示,第一句话就直戳他们的心灵,然后跌进范雨素温情脉脉又不乏诙谐幽默的文字中。“多么朴实的文字,多么戳心的人生,多么残酷又温暖的故事”,这是在阅读范雨素文章后一名读者的留言。

人人都爱“范雨素”

谁是范雨素?一个尝过命运坎坷又与命运抗争的女性,一个大城市中的育儿嫂,一个用文字掀起读者内心波澜的普通百姓……她身上的这些符号,在赋予她多重身份的同时,也让不同的读者在其文字中找寻着不同的情感共鸣。她用文字触痛了大陆的不同人群,这些人群有一个共性:对社会和自身的焦虑。人人都爱范语素背后,其实是人人都在爱自己。

大陆时事政治类杂志《南风窗》关于此事的评论,有一句写得好:也许和范雨素一样的许多普通劳动者,一辈子也不会想到自己的故事可以登上人民日报。所以有点讽刺的是,范大姐大概并不是按照我们的学习讨论,因为认同鲁迅先生“我手写我心”的理论,而写出自己的心声。她的心声,不少大陆网友感叹,与自己的内心契合。这就使得文章具备了迅速传播的可能。

范雨素文章中有涉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图源:多维新闻网)

在自媒体时代,一篇文章能够迅速刷屏通常需具备以下几个要素:能够迅速触碰普罗大众的兴奋点;与自身阶层或利益相关,能够在文章的事例中迅速找到参与感;同时,还需要具备温情的元素,打动读者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一篇文章具备这三点,刷屏基本轻而易举。像去年的深圳罗一笑事件,《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广泛阅读,无非是利用公众对弱势群体的同情而进行的营销。

“罗一笑,不要乱跑,你给我站住!要是你不乖乖回家,就算你是天使,就算你跑进天堂,有一天我们在天堂见了面,爸爸也不理你!”,温情的营销触动了父母心中的痛点,这与事情本身有关,也有文字表述相关。读者在故事中看到自己或身边人的缩影,刷屏如果能够最终促成问题的有效解决,广大群体也许就免除未来某一天自己也可能面临的焦虑与尴尬,这实在是因更爱自己所致。

社会边缘的真相

《我是范雨素》刷屏,除了展示“人人爱自己”的心态,也是社会真实情况的描述。在将目光聚焦于她传达的对生活的高度热情以及自由灵魂意志书写的同时,不妨再看看她在文章中涉及到的一些现实问题。

中共党报《人民日报》在评“范雨素走红”的文章中指出:我们却不能因为好看,而忽略了文章指向的个体遭遇、社会问题。从农民工子女就学到农民征地补偿,如若一篇好看的文字,能推动问题的解决、公义的到来,也就能在实现文学社会价值的同时,展现人文精神的另一个向度。

除却大陆农民工进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她自身从结婚到离婚再到经历子女在北京的教育问题等,也在刻画着社会原本的模样。她遍读上世纪80年代在她在村子里能找到的小说和文学杂志,然后她“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现在住在北京东五环外的皮村,那里密布着众多小型加工厂和打工者租居的平房……还有她文章中提到的她正在为之服务的富豪的如夫人、她的大哥哥从立志成为文学家到一名本本分分的农民。

范雨素的文章也提到农村房屋拆迁与征地(图源:VCG)

从平实的文字中,大众看到比较直观的没有任何粉饰的社会一角和一群人真实的生活状态。

与范雨素同时刷屏的,还有“北京西站”。“北京西站”是一篇讲述在北京西站取票被骗经历的自媒体文章,爆料所描述的骗局众生,是不少大陆乘客都曾经历的切肤之痛。

社交网络的读者作为读者与在出游时乘客的双重身份,借助文章宣泄自己的情绪以及对现状的不满,引起舆论共鸣。将这几篇文章结合在一起看,一个立体的北京,或者说大城市的缩影呈现于眼前,也看到边缘群体的无奈与挣扎。

普遍的焦虑

在迅速刷屏的文章里,太多人寻到自己的影子和被压抑的人生。如果你是生活在大陆的农民,或许会在范雨素这些年的经历上寻找到共鸣;如果身在职场,能够从她自由书写的文字中,找到被压抑已久的灵魂,在文字中感受快意人生和灵魂不受强奸的自由。

所以当这些文章在社交网络被疯传的时候,读者感受到了多样的城市。文字传递的情感,也不过是大众的普遍焦虑和城市繁华背后的辛酸与龃龉。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今天的世界,是同一个故事的万千版本。挣扎与成功,财富与梦想。我们试图抵御这种单一,复活那些被遗忘和抹灭的故事, 赋予普通人尊严,留下变幻中国的痕迹。”城市的模样,本就如此。(多维新闻 梦溪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