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磋商按部就班 静待11月后续谈判关键期

【美洲华联社11月15日讯】路透北京11月15日 – 从对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签署地点的热烈大猜想,到担忧能否达成协议,再到乐观情绪重燃,仅仅一周的时间,敏感的市场就经历了快速的“由热转凉再变暖”。从目前进展来看,中美贸易谈判按部就班推进,近期还将进行的一系列磋商将是协议达成与否的关键期。

多位了解情况的中国官方人士指出,在中美经贸磋商工作大方向是向前的前提下,不必对途中的风吹草动做过度解读,应着眼于磋商每一步的进展,聚焦双方对协议的共识是否深入推进。本月的后续磋商进一步探讨细节,会在一定程度对协议起到决定性作用。

“中方目前更关注的是协议本身是否是公平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近期双方还会有一系列的磋商,要在细节上逐一推敲。”一位知情中国官员对路透称,谈判还要进行,包括对于已加征的关税是取消还是延期,如何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并给予正常的市场环境开展商业合作等,都需要进一步磋商以落实文字。

他并强调,比如说,不能在签署协议的时候还不能确认下一刻是否继续加征关税。

另一位中国官员指出,技术细节仍需进一步的磋商探讨,如果认为现在可以轻松地喘口气显然还为时过早。他认为,中方更倾向于在一个“自然而然的机会下”签署协议。

第一阶段协议究竟是否取消加征关税可谓本周的谜团。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周四就此答记者问称,取消加征关税是中美双方达成协议的重要条件,如果双方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关税的取消幅度应充分体现第一阶段协议的重要性,而其重要性应该由双方共同努力估量,双方正在就此深入讨论。

虽然表述不多,但从侧面再次强调了取消加征关税对于第一阶段协议的重要性。

华侨银行(OCBC)评论指出,第一阶段的中美贸易协议若出现新变数,或许使得谈判更为复杂。未来人民币双向波动可能扩大,如果第一阶段协议无法达成,人民币兑美元料会重新贬值到7.2;如果美国白宫愿意让步,不排除人民币升值至6.9。

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Larry Kudlow)周四最新表示,美国接近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与中国的磋商极具建设性。但他没有提供更多细节,以及可能达成协议的时间。

中美两国官员上周表示,双方同意若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将取消贸易战期间对彼此商品加征的关税。而美国总统特朗普随后指出,他尚未同意中国提出的取消贸易战期间加征的关税的要求,引发人们对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何时才能结束贸易战的新疑虑,这场已持续了16个月的贸易战拖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细节仍在探讨推敲中**

如果将中美经贸第一阶段协议比作一部剧本,那么近期的磋商当属最牵动人心的剧情部分。一位接近高层的中国官方人士表示,在达成一定共识之后,双方仍会在细节方面角力,需要理性谨慎地反复推敲沟通。

他并表示,后续文本起草也至关重要,需要一定的时间。要充分考虑到中英文翻译的不同、避免产生歧义,最大力度做到中英文文本的同等效力,在无外部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文本表述的敲定要有多个回合的磨合。

“虽然中美已就达成阶段性贸易协议取得积极进展,但贸易摩擦相关的不确定性依然很高。”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称,随着“第一阶段”协议的签署(或者在签署之后),计划于12月额外加征的关税可能会暂停执行,甚至9月额外加征的关税可能会取消。

她并表示,基准预测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中美贸易谈判前景的高度不确定性。如果计划于12月加征的关税暂停执行(甚至9月已加征的关税被取消),预测2020年GDP增速有望达到5.8%-6%。如果全部加征关税于2020年3月前取消,则预计GDP增速将提升至6.3%。

反之,如果所有中国出口都被加征30%的关税,并收紧对中国科技出口限制,预计2020和2021年中国GDP增速将分别放缓至5.1%和5.5%,基本情景预测面临的上行风险更大。

高基数效应消退叠加中美贸易关系回暖,带来中国10月进出口同比降幅的明显收窄,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10月出口同比下降0.9%,进口同比下降6.4%,贸易顺差428.1亿美元。

中美双方此前表态,同意取消在长达16个月的贸易战中对彼此商品加征的关税,作为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一部分,进一步增强了外贸信心,贸易担忧情绪得到缓解,但分析师们指出,考虑到中美贸易关系只是阶段性缓和,外部需求依然偏弱,尚不足以完全抵消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出口的压力。

**贸易持久战或将持续十年左右**

若第一阶段协议达成,无疑将为中美贸易关系回暖带来积极信号,不过多位经贸领域人士普遍预计,这场已经历时一年半之久的中美贸易争端不会因签署了阶段性协议而停止,考虑到争端牵扯到贸易领域之外的科技、金融等其他问题,贸易持续战将持续十年左右。

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日前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称,中美达成阶段性共识将为中美之间创造一种积极氛围,应趁着这种氛围回到多边贸易机制上,“在双边促进的基础上赶紧推进多边协调,能够用多边框架和完整制度安排来进行解决,这才是长远的。”

他并指出,世界贸易组织(WTO)马上就要面临着整体瘫痪,若12月份再不解决的话,WTO的上诉机制就失效了,因此在这种关键时刻,应趁着积极氛围回到多边框架中。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会上分析指出,要对中美贸易打长久战做好准备。贸易问题可能会达成阶段性协议,但中美之间的摩擦或某种程度的对抗,不限于贸易领域,还有很多没有开始的领域。所以,中美之间远远没有到累了准备要停下来的程度,下一步的走势还要认真观察研究。

“由于(中美经济)增长阶段的差异,一定会发生冲突和摩擦,这个摩擦也不可避免,大概今后五到十年,总是有人要制造一些事件试底线,甚至会发出脱钩的声音。”他称,中美会逐步回到正轨,但这需要时间。

综合判断,未来中美或将是“打、谈、合作”同时进行,但都是窄领域的,不是全面的合作也不是全面的打。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原董事长傅成玉分析道,贸易战至少会有十年,因为贸易解决完了还有其他问题,有科技问题、金融问题,以及中国要不要发展自己的科技等,这些问题等都会成为中美双方争议的内容。

“双方都受到伤害很大了,都不想打了,这时候就谈共同的游戏规则了,现在谁都能过得相对不错的时候,共同的游戏规则很难谈出来,所以一定是打出来的。”他称,以后的谈判可能都是专题的,不可能是一揽子的。

在中信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看来,中美第一阶段的协议仅仅是停战,今后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可能退回到九十年代的阶段,基本上每年要打一次,一个一个阶段往前走。

不过,中国美国商会主席Tim Stratford(夏尊恩)相对乐观,他认为尽管中美两国关系需要时间和耐心,但是最终会有一个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使中美回归合作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