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和安全担忧推动全球出台更多数据保护措施,中国限制最多

随着调查人员对滴滴数据安全展开调查,中国政府下令将该公司的程序从应用商店下架(JAKUB PORZYCKI/ZUMA PRESS)

【美洲华联社7月20日讯】一项新的全球统计报告显示,新的隐私和安全规则对数字贸易进行规范之际,各国政府正针对公司跨境共享数据的行为设置更多障碍。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 简称ITIF)周一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整体来看,自2017年以来,各国政府为将个人数据和其他类型信息保留在国内而实施的明确或间接措施数量增加了一倍多,达到144项。这家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智库还表示,在这段时期里,推出此类政策举措的国家数量从35个增加到62个。

随着中国监管机构对科技公司的安全行为展开审查,并且美国和欧盟围绕隐私问题的谈判进入第二年,这类管控举措的影响已在最近几周显现出来。ITIF负责贸易政策的副主任、这份报告的主要编制者Nigel Cory表示,这波新规则给行业带来了合规挑战,可能减缓数字经济的增长步伐。

Cory说:“对任何在全球范围内管理数据的公司来说,这都是极为困难的。”他还称,许多政策虽然表面上没有强制做出规定,但实际上就是为了将数据保存在国内。“这就像全球最大的一场打地鼠游戏。”

近年来,随着企业加大数字投资力度,全球立法机构和监管机构推出了一系列数据规则。这些规则包括旨在防止滥用个人信息的隐私控制,以及旨在确保本国政府获取信息或限制其他国家监控的安全法律。

在中国,因为担心公民数据可能落入外国人手中,监管机构最近几周对科技公司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如网约车巨头滴滴(Didi Global Inc., DIDI)。随着调查人员对其数据安全展开调查,政府下令将该公司的程序从应用商店下架,滴滴的股价应声暴跌,而此时距滴滴于6月30日开始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仅仅过了几天。

视频分享应用TikTok的所有者字节跳动(ByteDance Ltd.)在中国官员要求其解决类似的数据安全问题后,搁置了其首次公开发行

据ITIF的报告显示,迄今为止推出数据本地化规则的国家里,中国对数据的限制最多,有29种明文规定或事实上的跨国数据传输障碍。其他推出数据本地化规则的国家包括越南、沙特和南非。

这项研究报告称,2019年以来,中国不仅出台更具体的规定,要求个人金融数据、信用评级和基因数据必须在中国存储和处理,还推出了一部旨在解决国家安全问题的数据安全法。

滴滴、字节跳动和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的代表均未回复记者的置评请求。

Cory称,其他国家的政府已转向数字保护主义之际,美国官员未能有效推动标准化的国际规则。

美国没有规定消费者数据使用标准的联邦法律。一些企业隐私保护律师警告说,其他地方的此类法规,例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可能会实际迫使公司把数据保存在国内,因为隐私保障措施在国际上并不统一。

去年欧盟最高法院推翻了用于跨大西洋数据转移的关键法律机制,认为美国的监控法律无法为欧洲公民提供足够的隐私保护。爱尔兰的数据保护委员会(Data Protection Commission)去年10月向Facebook Inc. (FB)下达初步命令,要求其暂停向美国转移欧盟用户数据。Facebook正在挑战这项命令。

美国商务部官员正与欧盟官员谈判,希望就此类数据的流动达成新协议。美国商务部一名发言人没有回应就谈判情况置评的请求。

针对欧盟-美国数据转移问题发起挑战的奥地利律师Max Schrems上周五在一份声明中说,他对官员们是否会很快达成协议持怀疑态度。

他说:“人们似乎根本没有意愿去改变问题的根源,而问题根源就是手伸得太长的美国监控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