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颁奖季过半 这些电影不看你可怎么装酷

每年的颁奖季,是好莱坞最热闹的时候。单纯就电影奖项而言,一年四季都有,但以年末居多;而且,以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市场的强势,因为美国国内众多奖项,都是从每年11月底开始上场,直至次年奥斯卡颁奖压轴。这一段时间,也就成为最约定俗成的”颁奖季”。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中,片场大佬、名导、巨星与新人,流转于各个奖项的颁奖典礼现场。同时,为了增强电影和自己的曝光度,他们也越发主动地参与媒体宣传活动。除了传统的电视广播节目外,如今又新添了社交网络平台。只要你关注电影,或者干脆就是影迷,那就很难不被这种氛围所感染。不过,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众多奔着奖项去的电影一起上映,五花八门的电影奖项齐齐颁发,多少有些让人目不暇接。

本文旨在帮助影迷梳理颁奖季各家收获状况,特别是那些站在镁光灯最前面的风云人物们。电影的魅力之一,在于”各花入各眼”,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最佳。各个奖项的投票者也不例外。因此,在几个月的奖项巡礼过程中,形势总是千变万化的:有人大包大揽,有人仅零星斩获;有人风头更劲,也有人奖运渐衰,直到奥斯卡颁奖当夜,一切都是悬念。

最佳导演奖点评:林克莱特一马当先,锁定奥斯卡

好莱坞颁奖季赛程过半 这些好电影已脱颖而出

对《少年时代》导演林克莱(左)特形成最大威胁的是《鸟人》导演伊纳里多

虽说导演不如明星们露脸的机会多,但他是决定影片质量的最核心因素,所以应该首先关注以凸显其地位。

从目前的获奖状况来看,执导《少年时代》的理查德·林克莱特无疑是风头最劲的。他不仅获得了最多的”最佳导演”头衔,还将这种优势从最开始的”美国独立精神奖”提名,保持到最近的伦敦影评人协会奖提名,当中几乎横扫美国各城市的影评人协会奖。不出意外的话,林克莱特很可能将这种优势保持到最后的奥斯卡颁奖礼上。

从电影本身的质素来看,林克莱特也值得这样的荣耀。在专业的影评统计网站”烂番茄”上,8月份上画的《少年时代》,依然保持着99%的超高好评率。在电影资料网站IMDb上,该片的总体排名也上升到了影史第85位,超越了《2001太空漫游》、《愤怒的公牛》、《第七封印》等众多经典名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排名肯定会有回落,但在专业影评人及普通观众当中,都能取得如此好评,证明林克莱特不是远离尘嚣的艺术贵族,而是很接地气的平民艺术家。作为自学成才的电影人,他没有学院派的高冷。他曾自创本地电影协会,从一开始同观众、媒体和影评人圈有良好的互动关系。最为关键的是,在特效大制作泛滥、系列电影成灾的好莱坞,林克莱特始终坚持相对具有独立精神的中小制作,这让他成为当代美国独立电影世界的代表。这种光环,反过来更会增强人们对他的好感。

当然,最亲和的口味,也有人不喜,或者说另有偏爱。林克莱特风头再劲,也无法大包大揽。在今年的颁奖季,执导揭短好莱坞题材的《鸟人》的墨西哥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也已分别获得波士顿网络影评人协会与圣露易丝影评人协会的青睐,同时还入围独立精神奖与金球奖,应当说对林克莱特最终斩获奥斯卡小金人构成最大的威胁。

而且,伊纳里多曾经比林克莱特离小金人更近:他2006年执导的《巴别塔》,入围第7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等多个奖项。同时,作为外来导演,他对好莱坞来说代表了一种充满异国情调的新鲜劲。在今年3月份举行的第86届奥斯卡上,同为闯荡好莱坞的”墨西哥三杰”之一阿方索·卡隆,已凭《地心引力》拿到了最佳导演的小金人。这对伊纳里多来说既是个鼓励,可能也是一个限制。紧跟老乡兼好友之后获得同一奖项,固然会成就佳话;但《鸟人》同样由卡隆的御用摄影指导鲁贝兹基掌镜,也同样以不可思议的长镜头为卖点,这都可能给奖项评委们”似曾相识”的感觉。因此,在颁奖季后半程,伊纳里多可能有更多斩获,但最终拿到奥斯卡的机会比较小。

今年由于《少年时代》和林克莱特过于强势,其他导演仅有零星收获。比如,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将最佳导演奖给了执导《美国狙击手》的好莱坞老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而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奖,则爆冷地给了《夜行者》的丹·吉尔罗伊。就目前的舆论风头而言,这两位不如林克莱特和伊纳里多,在颁奖季的前途不明。

在其他有提名但未获奖的导演中,值得一提的是韦斯·安德森与大卫·芬奇。他们有着很多共性:他们今年的作品都是在刚发行时获得很高评价,都取得了远比其他提名影片高得多的票房成绩,二位导演也都有着”别无二家”的鲜明风格;不过,他们同时也受”风格无变化,无新鲜感”评语的影响。观众和影评人略微有些”审美疲劳”,这可能是他们在颁奖季前半段斩获不丰的重要原因;论后劲,很可能还不如一些新生力量,比如执导《爆裂鼓手》的达米安·沙泽勒以及《塞尔玛》的女导演阿娃·杜威内。

尤其是后者,在当前美国社会因”布朗事件”暴露种族问题、知识分子普遍企盼修复种族矛盾的当口,是占据一定性别和种族优势的。在自身实力和作品质素差别不太大的情况下,这种社会角色方面的优势是能发挥较大作用的,比如说去年摘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桂冠的《为奴十二年》,以及凭该片获奖无数的黑人女演员露皮塔·尼永奥。

影后风云点评:无冕”影后”摩尔PK前任影后歌迪亚

好莱坞颁奖季赛程过半 这些好电影已脱颖而出

拿过影后的歌迪亚(左)这次可能要被孔融让梨给提名多次的摩尔了

在每年的奖项争夺战中,演员类的战局,总比作品类的要复杂,其中变化也更具有戏剧性。

今年的各大奖项的影后之争,很多时候是两位女演员之间的竞赛:美国本土资深戏骨朱莉安·摩尔,对阵法兰西魅力女神玛丽昂·歌迪亚,她俩几乎是瓜分了到目前为止的各影评人协会奖。因而,在好莱坞颁奖季最佳女主角的风云图上,这两位女演员基本上是在此起彼伏地齐头并进。

有趣的是,这二位演员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摩尔是历久弥坚的实力派,相貌并不出众的她,在好莱坞摸爬滚打多年,逐渐熬成”方法派”演技的中生代骨干,以挑戏大胆、敢于挑战底线闻名,四次提名奥斯卡而未中。而歌迪亚面貌娇好,体态妖娆,出道时多为娇俏的喜剧形象,闯荡好莱坞没多久,就凭在《玫瑰人生》(电视版 电影版)中的惊艳演出,一举获得包括奥斯卡在内的多项影后头衔,此后更在票房大作与文艺小清新之间游刃有余。她们此番正面交锋的表演,也正好代表美、欧顶级演技派的个性特征:扮演阿尔兹海默病人的摩尔,需要将生活中的特殊个例,演得打动常人的心;而出演最平常不过普通人的歌迪亚,则要从繁琐中凝练独特的神韵。

在接下来揭晓的一系列奖项中,她们之间的这种动态平衡,很可能还会持续下去。不过,如果奥斯卡评委最终还是要在她俩之间抉择的话,恐怕还是摩尔的胜算更大一些。一来奥斯卡的影帝影后奖项,都有很强的”弥补”情节,喜欢褒奖之前多次入围却落选的影人;二来歌迪亚2008年已获奖,此次表现虽然优秀,但未必和其他欧洲同行拉开了差距。最关键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总喜欢鼓励那些”为演出角色拼了”型的演员,摩尔无疑够格。

尽管摩尔与歌迪亚之间拼杀激烈,但也还有人出其不意地抢夺了一些胜利果实。此人便是主演《消失的爱人》的罗莎蒙德·派克。而且,综观其在影片上映后至目前的人气升降,比前二位选手更有戏剧性。

《消失的爱人》北美上画于十月初,且影片定位偏商业,本不属于”冲奖”的类型。但一来大卫·芬奇掌控精准,令影片本身口碑奇好;二来派克的表现是全片戏眼所在,她的表现令人无法忽视。再加上”昔日邦女郎华丽转身”之类的背景故事,让派克在影片上映前后曝光率一时无两。也正是在那时,”有问鼎奥斯卡影后的实力”之类的风声渐起。然而,随着此后一大波”冲奥”类影片的上映,多少有些追寻新鲜感的媒体和影评圈,更易为当前的亮点吸引。所以,在颁奖季开始的几周里,派克的名字始终销声匿迹;不过,到了最近这一周内,堪萨斯、圣路易斯的影评人协会,以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都仿佛重新发现似的,将最佳女主角颁给了派克。

在影片中惊艳的派克,在现实中也杀了个漂亮的回马枪。这是否意味着她会愈战愈勇、以至形成与摩尔、歌迪亚三足鼎立的局面?还是说她会后劲不足、最终无缘奥斯卡提名?这都很难说。如果说评论界对派克的”重新发现”,多少有些”认可芬奇实力增长但影片风格不容于颁奖季”的补偿心理。目前最有可能拖派克后腿的,正是她自己——确切地说是她刚出生还未满月的儿子,这使得在颁奖季后半程,她恐怕无法在媒体和公众面前更多露面了。

派克之外,其他可能影响到摩尔与歌迪亚战局的女演员不多,但《走出荒野》的瑞斯·威瑟斯彭肯定算一个。她获得了印第安纳州影评人协会的影后奖,同时也入围演员工会与金球奖女主角奖项。同时,威瑟斯彭还挟”奥斯卡影后正式反扑”的威势,在冲奥的目的性和决心方面有优势,而且此番角色与之前获奖的《与歌同行》大不相同,对评委们有一定新鲜感。唯一的不利因素,是2006年已获奖。不过,这对她的影响,不会比对歌迪亚更甚。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影帝风云点评:群雄混战,初代”蝙蝠侠”东山再起人缘好

好莱坞颁奖季赛程过半 这些好电影已脱颖而出

谁还记得这是风靡一时的第一代”蝙蝠侠”?

颁奖季前半段影帝的竞争局面,与影后情形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特征。

一样之处在于开局的时候竞争态势之均衡,比摩尔和歌迪亚的影后之争,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接连颁发的哥谭独立电影奖、纽约影评人协会奖、国家评论协会奖、以及波士顿在线影评人、洛杉矶影评人、纽约在线影评人奖,分别将最佳男主角颁发给了不同的演员(注:国家评论协会评的是”双黄蛋”,其中一个获奖者与其他有重复)。这让今年影帝争夺战,更像是一场多人混战。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局又逐渐清晰起来,竞争格局变为”一员独大,众人赶超”的局面。主演《鸟人》的”初代蝙蝠侠”迈克尔·基顿巩固、并扩大了领先优势,包揽了大部分奖项的影帝头衔。可以说,在好莱坞沉浮多年之后,这个为基顿量身打造的角色,很可能是他亲近奥斯卡影帝的唯一机会,难怪他会拼了,而且也的确演出了神采。影片本身略显怪异的特色,不但不会拖累,反而会为其增添奇特的魅力。最终获奖与否不好说,至少入围奥斯卡是没问题的。

问题是,基顿的领先地位并不稳固,还有好几位男演员,也有实力翻盘。比如《夜行者》的杰克·吉伦哈尔与《洛克》的主演汤姆·哈迪,各自都获得了两次影评人协会的垂青。而各获一次不同影评人协会奖的提摩西·斯派(《透纳先生》)、伊萨克·奥斯卡(《至暴之年》)、艾迪·雷德梅恩(《万物理论》),其超卓的表现都不容忽视,谁都有可能在颁奖季后半程发力赶超。此外,同时入围演员工会奖与金球奖的本尼迪克特·康柏巴奇(《模仿游戏》)和斯蒂夫·卡瑞(《猎狐者》),也属于蛰伏而不甘寂寞的角色,可以随时借舆论风向的变化而破局。

考虑到今年战况如此激烈,基顿要想复制去年麦修·麦康纳哈的成功,恐怕不那么容易。

最佳女配角风云点评:大牌女星轻松打擂,”劳模姐”曝光率高后来居上

好莱坞颁奖季赛程过半 这些好电影已脱颖而出

被称为”劳模姐”的查斯坦人缘太好,已经赢尽民心

本年度最佳女配的争夺形势,有些类似影帝。

单从奖项结果统计来看,出演《少年时代》中母亲角色的帕特丽夏·阿奎特,赢得了更多的奥斯卡前哨战奖项。不过,她的领先地位,也只有到了近期才得以巩固。在颁奖季开始的几周内,她面临的竞争可不小,而且对手们斩获也颇丰。比如,在阿奎特旗开得胜赢得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女配后,接踵而来的国家评论协会奖、波士顿在线影评人协会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和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则分别将最佳女配的桂冠,颁给了《至暴之年》的杰西卡·查斯坦、《雪国列车》的蒂尔达·斯文顿、《修女艾达》的阿加塔·库莱沙,以及《鸟人》中的艾玛·斯通。

而查斯坦在阿奎特本来水涨船高的后半程获奖过程中,还横刀夺爱地抢走了印第安纳州影评人协会的最佳女配头衔,外加身兼金球奖和伦敦影评人协会奖两个同类提名,已隐隐成为对阿奎特最大的威胁。而且,两人的处于不同阶段的演艺时期,也可能发生主、副易主的情形。阿奎特在进入新世纪后,拍片机会大为减少,差不多处于隔一两年才演一部的半息影状态,而且其演出作品无论曝光度还是含金量,都与年轻时不可同日而语。反观查斯坦,从网友戏言强加的外号”劳模姐”,就可知其近年当红和努力程度,而且其演出机会都是比较重量级的作品,因而从影经历不长,却已在2012和2013连续两年入围奥斯卡表演奖项;风头之劲,在同辈中已属翘楚。而且,”劳模姐”在角色之外性格亲和,在好莱坞人缘很好。看今次《至暴之年》的口碑,还有进一步走强的趋势;在这一波竞争者当中,她是最有可能将阿奎特拉下马的,至不济也会形成有力的威胁,让奥斯卡之夜悬念程度提高。

查斯坦之外,论后劲,凯拉·奈特莉和梅丽尔·斯特里普也有发力的空间。她们分别凭《模仿游戏》和《魔法黑森林》双双入围演员工会奖和金球奖。虽说以梅姑之江湖地位,按理说不会跟小辈争奖项;但也正因为其名声实力在那,也让人不容忽视。难怪有人戏言:就算斯特里普演棵树,好莱坞各奖项评委们也会考虑是否给个提名。至于奈特莉,脱离《加勒比海盗》系列后,她这几年多参与中小独立制作、打磨演技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此次主演《模仿游戏》风评很好,在颁奖季获得鼓励也是应该的。

最佳男配角风云点评:都靠好片脱颖而出,搞平衡成最大决定因素

好莱坞颁奖季赛程过半 这些好电影已脱颖而出

两位男配角热门人选都很强,却极可能成为搞平衡牺牲品

男配的竞争格局,主线和女主的情形很像,但能影响终局的其他选手不多,所以形势更明了。

两人的这种势头,和两部电影的好口碑不无关系。两部作品刚推出时,都是如潮的好评。相对而言,《爆裂鼓手》更依赖于表演,因而更突显西蒙斯的演技,也使得他在目前以微弱的优势暂时领先。诺顿笑到最后不是没有可能,而是相对较小,一则是因为他在好莱坞的前途依旧未可限量,将来还有大把机会入围、甚至是问鼎奥斯卡影帝;二则他过去已各获奥斯卡最佳男主、男配提名各一次,按奥斯卡这一奖项比较”尊老”的传统,也该西蒙斯风光一回;最为关键的是,《鸟人》整体实力强于《爆裂鼓手》,在最佳影片、导演、摄影、主演等多个奖项,都有很强的夺奖实力,评委们在不可避免地搞平衡时,容易牺牲掉相对优势不是特突出的男配角奖项。

《猎狐者》中的马克·拉法罗,有可能会对西蒙斯与诺顿形成竞争关系,但不足以造成威胁。拉法罗的表演一贯很有质感,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猎狐者》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二位男主角钱宁·塔图姆与史蒂夫·卡瑞,两人的表现,都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在这种条件下,拉法罗今年想凭此角色大放光芒的机会比较小。

出演《少年时代》的伊森·霍克也可能再斩获一两个此类奖项,毕竟他朝实力派型男方面的转型,其实走得比麦修·麦康纳哈还早,所缺少的,只是一个让其惊才绝艳的机会而已。《少年时代》可能还不是那样的机遇,因为全片的焦点,还是放在”儿子”与”母亲”的角色上;而作为配角来讲,他的光芒还比不上西蒙斯与诺顿。

结语:颁奖季是场秀镜花水月,认真你就输了

说一千,道一万,和好莱坞工业本身一样,本文也不过是佯装正经的娱乐之言。好莱坞似浅实深,颁奖季风云诡变;顺藤摸瓜只能辨其大概,一切变化皆有可能。真的影迷,当知奖项如过眼云烟;颁奖季一时权势,也不过镜花水月。在自己钟爱的电影中陶醉,从别人钟爱的电影中寻味,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