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打嘴仗不如联手“打假”

第一”回合”: 1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简称”《结果》”),调查结论称:中国网购的正品率淘宝最低;1月27日,淘宝则发公开信叫板工商:别吹黑哨。

网上的”你来我往”对遏制”假货”并无实际意义,加强对货源渠道的规范监督才是最重要的事,才能最终体现将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第二”回合”: 1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对监测结果一事正式回应,为依法监管,并于1月28日发布白皮书盘点淘宝存在的5大问题。1月28日,淘宝则发声明向工商总局投诉刘红亮,当天,马云还声称假货问题不是淘宝造成的。

“假货”一词,确实刺痛着各方神经。近几年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网购数据一路攀升,尤其2014年。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去年中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8万亿,增长48.7%。如此大规模的网络购物消费之下,消费者买到非正品也很多。

关于”假货”,去年11月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阿里巴巴的董事局主席马云将其原因归咎于易受骗和”贪心”的消费者,还表示”说假货多的人,基本上从未在淘宝上买过东西。”这样的说法未免有失偏颇,首先,消费者的财富是经过辛苦累积而得,在购物消费时有廉价心理很正常,追求价廉物美的商品不能归于”贪心”。其次,在一份《你在淘宝买到过假货吗?》的调查中,444人参与中261人选择了选项”有”。笔者自己也是淘宝用户,买到过假的苹果耳机。

此次,工商总局的《结果》和白皮书,也许只是一根很好的导火索,点名淘宝,逼其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事实上,不光是淘宝,任何一家网购平台都应引以为戒。要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就要正视”假货”确实存在的问题,不应为此找任何借口。

据报道,目前,淘宝已经成立了由300人组成的”打假特战营”,但愿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工商总局也好,淘宝也罢,要正视”假货”,并非一时嘴快或一纸声明能够解决问题,网上的”你来我往”对遏制”假货”并无实际意义,加强对货源渠道的规范监督才是最重要的事,才能最终体现将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互联网范围内,只有政府和网购平台联起手来,才能遏制假货的”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