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开足马力稳外贸 中国愿同美国在内的各经贸伙伴扩大合作

路透北京4月10日 –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扩散,中国外贸面临的形势亦愈发严峻,“稳外贸”已成为中国应对疫情冲击的重点领域。在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后,中国商务部开足马力保市场、保订单、保份额,强化对外往来与畅通贸易渠道,鼓励线上订单,并再次强调愿同美国在内的各个经贸伙伴的扩大合作关系。

在国新办周五举行的稳外贸专题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指出,中美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中美经贸合作也是互利共赢的,去年因为中美经贸摩擦,双边贸易量有所下降。中国愿意在新的形势下,扩大同包括美国在内的各个经贸伙伴的合作关系,希望中美双方共同努力,促进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

他直言,今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复杂。外贸企业不同于内贸企业,受到的困难来自于国内外,来自于短期和长期,现在主要的困难是订单减少,成本上升,国际物流不畅,产业链、供应链受阻等等。全球疫情呈现快速流行态势,疫情的不确定性成为外贸发展外部一个最大的不确定性。

“全球经济贸易下降呈叠加态势,对我们国家的外贸,特别是在外需方面,应该说是雪上加霜。”任鸿斌称,国际外需不足,更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对外贸发展的挑战更多,不确定性也更多。

不过他强调,尽管形势异常严峻,但会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保市场、保订单、保份额,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周三召开会议,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指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加工贸易面临“双向挤压”**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中形成的新型贸易业态–加工贸易,与一般的贸易方式相比,具有“两头在外”的特点,在疫情中受到的负面冲击更为直接和明显。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在同场发布会介绍,加工贸易面临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挤压”。中国加工贸易进口以中间品为主,占加工贸易进口额的80%以上,主要来自亚洲周边国家,受疫情大流行的影响,相关国家零配件的供应能力明显下降,影响到中国加工贸易增值再出口。

一方面,出口订单在减少,贸易伙伴几乎全部发生疫情,国际市场需求明显萎缩,主要经济体的生产大面积停摆,企业在手出口订单被延期或者被取消,新增订单同比下降;另一方面,全球供应链受阻,进口原材料、零配件存在困难。

任鸿斌并表示,将从四个方面稳定当前加工贸易发展:降低企业内销成本,加工贸易保税料件或制成品进入国内市场销售时,按规定征收进口环节税,但暂免征收缓税利息至年底;将加工贸易企业内销选择按进口料件或按成品缴纳关税的试点,扩大到所有综合保税区,降低实际税赋。

加快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将部分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已不属于“两高一资”的产品,从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中剔除。

他介绍,近年来加工贸易规模和占比也有所下降,占外贸比重由1998年最高时的53.4%降至去年底的25.2%。同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2019年中西部加工贸易占全国加工贸易比重,比2015年提高了7.8个百分点,达到了23.3%。

中国总理李克强周二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称,要统筹内外贸发展,支持加工贸易企业纾解困难,促进稳外资、稳就业。在已设立59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基础上,再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开拓线上订单**

为了帮助企业在海外拿订单,稳住目前的订单,任鸿斌表示,将对全国的40多万家外贸企业复工复产订单的情况进行摸查,特别是对龙头企业发展的情况,同时要格外照顾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困难,并充分发挥线上作用。

“我们将继续支持各类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与国际性的电商平台合作,实现共同的发展。”他称,要尽快研究搭建数字外贸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通过举办各类网上展会,引导企业做好展前对接、线上推介、现场直播、远程洽谈,便利企业新接订单。

同时推动传统企业触网上线,跨境电商通过智能推送、信息宣传等多种技术手段和商业模式,高效对接供需,快速培育自主品牌,带动优质产品出口,赋能传统外贸和生产企业。还要继续指导综试区建设跨境电商线下园区,实现产业集聚、主体集群、功能集成。

据其介绍,目前境外的平台占据跨境电商主流市场,这部分国际平台知名度大、覆盖面广、市场占有率高,是中国企业出口的主要渠道。此外还将支持跨境电商平台走出去。

第127届广交会将首次在网上举办,李兴乾介绍,将推动2.5万家广交会参展企业全部上线展示,并按照原实体展设置,分为出口展和进口展,所有展品同时上线;将加强供采对接服务,在线举办专场对接活动,加大线上撮合力度,提升办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