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美国险守金牌第一的背后是什么?

 中新社北京8月8日电 题:东京奥运,美国险守金牌第一的背后是什么?

  作者 徐皇冠

  8月8日晚,东京奥运会落幕。美国代表团获39金仍排第一,但较上届明显减少。中国则收获境外最佳“奥”绩,金牌数仅比美国少一枚。

点击进入下一页

截图自:东京奥运会官网

  于美国而言,在1996年以来的二十多年里,除北京奥运会外,美国都夺得了金牌榜第一。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和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美国均夺金46枚,在金牌榜上“遥遥领先”。

  今次,悬念到了最后一天,美国险守金牌榜首。人们不禁要问:美国今年的金牌数为何同比减少了?

  赛事上,本届奥运会美国在“金牌基本盘”游泳和田径等项目上传统优势不再:澳大利亚游泳队异军突起,美国仅获得游泳金牌11枚,不及以往15至20枚水平;田径赛事更是百花齐放,长期统治田径赛场的美国今年收获大量银牌。

  诚然,奥运赛事作为体育竞技有其特殊性,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比赛时常爆冷。然而,偶然与必然相互联系,事物普遍性蕴藏在特殊性中。美国金牌减少背后,是否有其他原因?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当地时间8月7日,东京奥运会男篮决赛在美国队与法国队之间展开。美国队以87:82战胜对手,实现奥运会四连冠。

  众所周知,一国体育综合水平大致与该国整体社会发展水平及技术能力相适应。美国今年的金牌成绩,或许与其当前国家发展与社会治理状况不无关联。

  首先,新冠疫情防控不利影响奥运备战。美国是新冠确诊及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疏于防控不仅导致有的运动员因感染新冠而告别赛场,病毒入侵游泳馆、田径场等也直接干扰运动员训练进程。同时,美国体育行业市场化程度高,疫情阻滞经济的一年多,美国体育行业相继降薪裁员、赛事取消、失去赞助、申请补助。东京奥运会延期,使长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美国奥委会更加捉襟见肘。因疫情控制不力带来的训练资金匮乏、训练场地缺乏及训练赛取消等,似乎也反映在本届奥运会上。

  其次,美国的社会矛盾对奥运赛事有微妙影响。去年的BLM运动(“黑命贵”民权运动)和总统大选等事件,令美国陷入前所未有的族群撕裂。今年8月1日的女子铅球颁奖仪式上,获得银牌的瑞雯·桑德斯将双臂举过头顶交叉,表示“所有被压迫的人相遇的十字路口”,为黑人群体和所有与心理健康作斗争的人发声。此外,美国知名体操运动员、里约奥运会上的“四金王”西蒙·拜尔斯本次匆匆退赛,表示“不想继续下去了”,有美国媒体猜测这是受到黑人运动影响。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美国名将拜尔斯。中新网记者 杜洋 摄

  再者,奥运赛事不仅反映综合国力,也折射一国的精神风貌。本届奥运会,美国一些媒体似乎与大多数国家鼓励、祝福奥运的态度相左,不仅在评价本国选手“爆冷”时不留空间,对他国取得成绩也心存嫉妒。从怀疑意大利奥运冠军拉蒙特·马塞尔·雅各布斯竟能打破欧洲纪录,到攻击中国是“不惜代价获得最多金牌”的“体育机器”,再到提问“这个世界是否受够了奥运”质疑奥运理念,种种言论不求于己、反责于人。

  本届东京奥运会,美国的奖牌榜不仅凸显金牌之减,也一定程度反映了其国内治理之弊。新冠疫情下,在内力亏欠和精神疲态的双重作用下,金牌数量减少,似乎并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