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聚焦北京冬奥会理念:北京精神与全球意涵

“冬季奥运会:北京精神与全球意涵——北京冬奥会线上国际研讨会”举行 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 高凯)“冬季奥运会:北京精神与全球意涵——北京冬奥会线上国际研讨会”日前于线上举行,国内外学者就“北京冬奥会的理念和精神”与“北京冬奥会的全球意涵”两个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徐拥军从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四个理念阐述了北京“双奥”理念的意涵。他认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理念是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理念的继承与发展;“共享办奥”和“开放办奥”是对2008年“人文奥运”的具现与扩展;廉洁办奥是一种奥运战略与中国战略交融后的创新;科技助力是办奥理念实现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他提出,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目标是北京“双奥”理念对国际奥林匹克的重要贡献。

  瑞士洛桑大学高级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资深专家让-卢·夏普莱提出了涵盖投入、产出、目标和结果的“钻石框架”,以期对奥运会影响进行更加科学客观的整体评估。他提出,明确奥运会的举办目标、区分组委会和遗产组织的职责、考虑不同的绩效标准是该框架提供的重要经验教训。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魏娜强调了冬奥志愿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她提出,此次冬奥会的志愿服务面临着新冠疫情、场地分散和极端天气等多重挑战,但在志愿者的热情筹备和积极奉献下,他们依旧创造了极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并通过志愿服务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留下了可圈可点的志愿服务遗产。

  首都体育学院科技处处长王子朴从北京冬奥会的科技力量、科技和奥运的发展关系、科技为奥运提供的重要平台、不同时期奥运会的科技应用背景等四个方面,展示了科技与奥运共同融合发展的新业态。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黄亚玲认为,北京冬奥会理念与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为奥林匹克发展写下了辉煌篇章,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一带一路”论坛之友创始人、巴基斯坦上合组织友谊论坛秘书长穆罕默德·阿西夫·努尔从“体育外交”的概念出发,讲述了北京冬奥会在推动世界体育赛事发展、建立体育外交桥梁以及增进彼此了解共识等方面的卓越贡献。

  香港浸会大学教授刘永松结合全球化的理念,从体育赛事、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及区域发展等各方面讲述了北京冬奥会为中国乃至世界带来的丰富遗产,并基于“触及”和“回应”两个视角对全球化的概念提出了新的理解与思考。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叶林以城市文化发展为线索,讲述了现代奥林匹克发展历程与城市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与时俱进和持续创新过程不断融合的进程。他认为,奥运精神不仅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还基于城市发展持续推动全球发展倡议。

  国际奥委会遗产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德国美因茨约翰内斯古滕贝格大学教授Holger Preuss以场馆遗产为演讲重点,介绍了奥运会场馆的运行现状,以及冬奥会和夏奥会在场馆使用之间的区别。

  会议最后,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主任、体育产业研究院(正定)院长李树旺总结称,本次论坛主题和层次十分丰富、总结和反思非常深刻,各位参会嘉宾的头脑风暴拓宽了奥林匹克运动在各领域的学术视野。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体育产业研究院(正定)及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人文奥运)研究中心联合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