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我愿意让孩子到日本去留学,但又担心日本闹地震的时候孩子的安全问题。大使馆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与孩子建立联系,这样我们会放心一些。”
(日本新华侨报网)
“大饼卷指头,自己吃自己的肉!我们来日本旅游,一路玩得都挺好,最后却让黑店给坑了。大使馆能不能帮助我们?”
“在海滨游泳,我拍了几张日本年轻女孩子穿泳装的照片。没有想到,她们发现后不干了,居然报警。大使馆能告诉我她们这样做有什么法律依据吗?”
近年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不断接到这样的讯息。有的来自中国留学生的家长,有的来自中国游客,有的来自在日本的华侨华人。目前,在日本的华侨华人已经直逼百万人大关。去年,中国赴日游客也突破241万人次。在这个无“微”不至的信息爆炸时代里,上述讯息显然不能靠“一对一”的应对来解决。智慧总比困难多。几经研究,几经测试,为了更好地服务在日华侨华人,2014年8月29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利用智能手机平台搭建了微信公共账号:chinaembassy_jpn。当时,这也是中国驻外使馆开设的仅有的几个微信公共号之一。
据中国大使馆领事部主管官员介绍,中国大使馆推出微信公共号,一方面是希望借此为华侨华人、留学生们以及中国游客等提供切实的服务和便利,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这个新型平台促进公共外交。在微信公共号开通以后,已经提供各类领事证件的办证须知、领事保护基本知识、赴日本旅游提示等信息,同时及时发布领事提醒、大使馆通知及有关信息。这个微信公共号刚刚开通8个月,粉丝已经超过2万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粉丝中,不仅有华侨华人以及中国游客,还有日本一些旅游业界的人士。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微信公共号究竟效果如何?讲个故事吧。2014年11月22日22时08分,日本长野县北部地区发生里氏6.7级地震。得知消息后,中国大使馆领事部第一时间致电长野县政府、长野市政府及长野县警察署、长野县华人华侨总会等,了解灾情及中国公民伤亡情况,同时通过公共微信号发布领事提醒,提示中国公民注意防范长野县地震余震,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很多华侨华人在电话通讯不畅的情况下,通过中国大使馆微信公共号了解到相关信息及紧急求助联系方式,最后没有一名华侨华人在震后伤亡。
加强针对性,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中国大使馆微信公共号在这方面下了功夫。随着访日中国游客的增加,在日本购物上当受骗的事件时有发生。个别不法导游伙同免税店等哄骗中国游客高价购物,以虚假广告向中国游客兜售保健用品、营养品、化妆品等,利用游客不懂日语,想方设法带游客去一些商品价格高于同类商品市价的商店购物,收取回扣。还有不法导游专门在游客回国的前一天晚上安排购物,使游客迫于行程安排无法退货。为此,2014年11月15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微信公共号发布了提醒中国公民日本旅游谨防“购物陷阱”的消息,对来日旅游公民防止购物时上当受骗起到了良好提示作用。
加入了微信公共号的中国游客王先生说,幸亏有了这条消息才避免了经济损失。当时,一个拼凑散客的海外旅游网站报价非常低,他在网站报名后随团赴日本旅游。谁知,到了日本后才发现,地接的“旅行社”将他们当成了“肥羊”。整个旅途就是一趟“购物游”。他们被负责接待的“旅行社”带到秋叶原等地,导购员反复推销各种高价保健药品、化妆品,一小瓶完全没听说过的“高档化妆品”能卖到5万日元以上。由于事先看到了中国大使馆微信公共号的详细提醒信息,他不仅自己坚决不买,还提醒其他团员。后来经过媒体曝光,证实了那些所谓的高档商品都是名不副实的“山寨货”。
今年春节前,中国女大学生姜小姐决定前往日本“自由行”。临行前,父母反复提醒她加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微信公共号,以备不时之需。虽然有些不以为然,但她还是加入了公共号。到日本的第二天,姜小姐就出了“状况”。她在东京塔附近旅游时,不小心丢失了护照,怎么也找不到。着急的姜小姐马上拿出手机打开微信,一下就看到了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微信公共号2月17日发布的信息“访日中国游客丢失护照怎么办”。她按照信息中的详细讲解,立即到就近的警察署报案,拿到警察署出具的遗失证明后,前往中国驻日本大使馆补办了旅行证。她庆幸地说:“还好听从父母建议加入了大使馆的微信公共号。否则,一个人身处异国他乡,一时间又不知道怎么办,真得急死。”
8个月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微信公共号陆续发布的各种信息,既,如提醒中国公民防范日本御岳山喷发、防范18号及19号台风等提示;中国公民赴日本旅游提示、中国公民灾害自救常识等信息;中国公民日本旅游乘车注意事项、中国公民日本转机注意事项等等。有这样的内容在,自然容易“吸粉”;有这样的内容在,自然频获“点赞”。
中国大使馆领事部主管官员表示:我们还会继续完善微信公共号,给大家做好“微导航”和“微服务”。微信公共账号:chinaembassy_jpn。(蒋丰)来源:中国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