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纾解“弃婴岛”之困

近段时间,多地传出婴儿安全岛关闭的消息。目前全国共试点开设32个婴儿安全岛,接收了千余名弃婴,试点一年多以来,婴儿安全岛大多举步维艰。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婴儿安全岛向社会宣布关闭,其余的虽未明确宣布关闭,但都表示不愿再做宣传和接收新的弃婴。(相关报道见A12版)

婴儿安全岛俗称”弃婴岛”,一般由地方社会福利院设置,专门接收因故被遗弃的婴儿。几年前,石家庄、西安、南京等地探索设置弃婴岛,均引起较大争议。最初的争议来自伦理上的困境。有人认为,以前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家长遗弃婴儿多少都有些顾虑和不忍,现在有了福利机构设置的弃婴岛,家长可以放心、坦然地将婴儿送到弃婴岛,可见设置弃婴岛客观上默许、鼓励了弃婴行为(多地设置弃婴岛后,福利院接收弃婴大幅增加),这有悖于基本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

相反的看法认为,以前弃婴行为比较分散,有了弃婴岛之后,未必会直接导致弃婴行为增多,只不过弃婴被集中到一个地方,给人造成弃婴数量骤增的印象。弃婴行为涉嫌违法犯罪,应当依法打击惩处,而不能加以默许、鼓励,但在弃婴行为未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为被弃婴儿提供基本、人道的安全保障,其积极意义无论如何不能否定。

应该说,各地设置的弃婴岛已经走出了伦理困境,认为弃婴岛默许、鼓励了弃婴行为,以此质疑弃婴岛合理性,持这种看法的人越来越少。去年7月,民政部、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在总结地方经验的基础上下发方案,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弃婴岛试点工作,弃婴岛试点正式获得民政部门的肯定。人们更多的是担心,由于福利机构的人员、设施、经费等短期内难有明显改善,弃婴岛试点到底能否坚持下去、能坚持多久——各地弃婴岛试点举步维艰,有的甚至被迫关闭,证明人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解决弃婴岛保障不足、难以承担抚养成本的问题,需要公共财政加大对福利机构的投入,需要政府预算专门立项予以保障。无论是以前弃婴行为比较分散,人们将发现的弃婴送到福利机构,还是现在家长将婴儿送到福利机构设置的弃婴岛,福利机构都有责任对弃婴提供抚养服务,公共财政也有责任保障福利机构的正常运行。即便现在这笔投入比以往高出不少,公共财政也没有理由推卸保障责任。

据统计,99%的弃婴都患有严重的先天性疾病,无法承受巨大的医疗负担和抚养压力,是家庭遗弃他们的主要原因。鉴于此,需要从夯实医保社保、强制婚检等制度环节入手,一方面加强对家庭抚养残障、严重疾病儿童的国家保障支持,减轻普通家庭抚养残障、重疾儿童的物质负担,弱化他们的弃婴动机;另一方面,应推行全民强制免费婚检,把好优生优育关口,有效降低残障、重疾婴儿出生率,从源头上减少弃婴行为的发生。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若非万不得已,哪个父母忍心遗弃自己的孩子?那些生下残障、重疾婴儿且不堪医疗负担和抚养压力的父母中,并未遗弃孩子的也大有人在,他们竭尽全力苦苦支撑,为养育孩子付出了旁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必须强调,纵然有天大的困难,父母遗弃孩子都是不能饶恕的罪错。为避免这种罪错,亟需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和社会文明教育,推动形成高度关爱残障、重疾儿童的社会氛围,帮助残障、重疾儿童的父母正确认识困难、缓解压力,树立抚养子女的自信,强化作为子女监护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