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别离,我把世界都给你》挑战中国低龄留学热

孩子要不要出国?要不要参加各种竞赛?要不要把成人世界的负面告诉他?……千万个问题,总结成一个就是“宝贝,我该如何来爱你?”

网络图

《不别离,我把世界都给你》一书6日由接力出版社在北京首发。作者李春利是《烛光里的妈妈》的词作者,对“中国式母爱”有着深刻的认识。母爱的内涵不是占有,而是无私的付出。基于这样的认知和反省,李春利对女儿的“爱”一直坚持宽中有严,有规有矩的原则。

为了让孩子学习英语、开拓视野,作者没有选择把孩子送出国门,而是请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互惠生;比如来自美国的丽萨姐姐,还是一个环保志愿者,在丽萨姐姐的影响下,皮皮对环境保护、空气污染、节约用水,以及水能、风能等新能源都充满了兴趣。来自英国的KIKI姐姐喜欢冒险,爬过印度尼西亚的高山、在澳大利亚的农场当过农民,边打工边完成自己环游世界的梦想。KIKI的经历向皮皮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种东西方文化和教育理念的差异,也震撼着作者的内心。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女子学院副教授焦健认为,《不别离,我把世界都给你》一书抓住了当下最热门的亲子话题,直面中国孩子“出国读书”“出国移民”的热潮,折射出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不少中产家庭所面临的集体焦虑。但是,把孩子送出国就真的是为孩子好吗?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亲情的陪伴是最重要的,物质条件永远无法替代亲情,这种别离对孩子和家长的伤害,值得家长深刻反思。 

每一位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每一位父母的爱表现的都是不一样的,在《不别离,我把世界都给你》一书中,作者也在反复思考:想把世界都给孩子,孩子可能只想要自己的小天地;想为孩子剔除生活中的各种苦难,但这就是孩子眼中最好的爱吗?

参加发布会的史家教育集团总校校长王欢见过无数家长,她发现,不是每个家长都擅长把自己的爱用科学的方式转化为成长的助力。她指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一样的,在教育过程中,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基本任务。因此,孩子的综合全面发展才是父母要算的总账。“家长要把眼光放长远,起跑线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让孩子享受成长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她语重心长地说。(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