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MP专栏》白宫升级中美贸易争端 以确保谈判早日获得突破

【美洲华联社讯】路透伦敦8月2日 – 美国对中国采取“先升级再谈判”的战术,威胁要大幅提高关税,从而在美国经济依然强劲、11月即将举行中期选举之际迫使中美贸易谈判重新启动。

据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已放弃对进口自中国的另外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的计划,并命令助手准备一份税率为25%的关税提议。

除此之外,还有已生效的340亿美元关税措施,以及已宣布但尚未实施的160亿美元关税举措。

美国政府对中国的策略,正是其与朝鲜、伊朗、欧盟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伙伴国交锋中所使用的套路。

这个基本战略,包括其中的风险和机会,相信任何研究过美苏冷战对抗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论逐步升级:比喻和假设情景(On escalation: metaphors and scenarios),作者康恩,1965)

美国政府在此时决定将对抗力度大幅升级,威胁对包括消费品在内的广泛进口商品课征高额关税,可能是出于实力与忧虑的综合考量。

**主导升级**

目前为止,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的影响似乎比美国严重,这让美国政府自信其拥有可让贸易战升级的实力。

美国股市标普500指数自今年初以来上涨逾5%,自2017年初以来累计涨幅更达25%;但中国上证综合指数同期分别下跌13%和7%。

美元兑人民币自年初以来走升5%,美元贸易加权指数涨约3%。

中国经济已显露放缓迹象,中国政府诉诸财政和货币刺激,以抵销外部需求放缓的影响,从而提振信心。

形成反差的是,美国第二季经济环比年率初估为增长4.1%,创近四年来最快增速。

美国制造企业已公布近几个月企业活动全面上升,同时消费者信心也接近数十年高位。

美国和中国经济及金融的不对称表现让白宫认定其占据“升级主导”,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白宫的策略一直是先发制人地将局势升级,并确信中国在接下来几轮较量升级中的损失要大于美国。

截至目前,中国都是对等回应美国的关税行动,但并未挑起行动升级,这可能也让白宫更加笃定,美国在升级阶梯上占据更强势位置。

**暂时优势?**

但如果白宫认为美国是从强势地位发起升级,它或许也会害怕这种强势可能不会永远持续,并可能会随着冲突越久而越发被削弱。

美国第二季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强劲增长主要归功于刺激消费支出的减税,以及赶在加征关税实施前出口大豆的活动。

第三和第四季的经济增幅可能放缓,因上述临时效应消退,并且按季的基期变得较高。

经济扩张往往呈现周期性,而即便是在每次扩张期内,经济增速窜升后,接着也都会有较为迟滞的时期,所以美国政府无法指望近期这样的高增速能够持续下去。

企业已经开始报告投入成本普遍上涨,部分归咎于钢铝关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涨幅也在升高,开始侵蚀薪资涨幅的实际价值。

美国政府迄今在尽力避免对消费品加征关税,因为零售层面的价格上涨容易引发政治非议。

但如果美国不得不兑现威胁,真的对额外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25%的进口关税,则不可避免将冲击到消费品。

目前为止,美政府高层官员做出了巨大努力让投资者和企业相信以下几点:首先,关税是不大可能实施的;其次,就算实施,对经济的影响也会较小;再次,经济足够强劲,能抵御任何冲击;最后,重新定位与中国的关系能带来长期利益,值得付出短期痛苦。

但如果白宫被迫将其25%进口关税的威胁扩展至更大范围的商品,那么负面影响将更大,并会对投资者和企业的决心构成更严峻的考验。

**制造危机**

部分关税策略似乎旨在通过快速升级来迅速加大对中国的施压,以期在有利条件下迫使中国尽早重启谈判,并可在经济损失变得过大之前快速降级。

如果白宫能确保提早重启谈判,或提早和解,即便只是局部和解,也能被作为特朗普强硬谈判风格取得胜利的范例,在国会选举之前成为重要的政治筹码。

因此特朗普政府有着强烈的动机来迅速升级贸易争端,期望在美国11月期中选举之前强行得到有利结果。

对白宫而言,经济和政治发展周期也偏向快速升级,希望在代价开始增加之前争取到同样快速的胜利。

藉由把冲突升高至危机,特朗普政府希望能够在损害扩大之前终止争端,或至少让情势降温。

不过中国的反应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升高冲突的策略存在危险的成分,意味着这可能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中国经济短期面临更大的压力,但是其决策官员可能会认为,消化短期成本并等待美国面临的压力增加是比较好的做法。

到最后,关税将会变成向消费者课税,如果高关税的效应开始在消费产品上浮现,无论延续时间的长短,其对经济及政治的影响都不容小觑。

已经有一些初步迹象显示,在油价上涨及贸易冲突衍生的成本和不确定性等压力下,全球经济扩张已经开始放缓。

如果美国选择迅速拉高情势,而中国选择先避避风头等待成本反压在美国和全球经济身上,中美两国和其他国家都可能受到广泛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