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来正月正 农历大年在泉城

今日济南过大年

作者: 鲁安 插图:莲君

公元2022年2月, 也就是农历的虎年正月, 是历书上几百年非常少见的现象, 譬如公历的2月1号,即是农历的正月初一,记得小时候在故乡有一首歌, 歌名已经忘却了, 然而第一句歌词却记得清清楚楚:

   “正月里来, 正月正

   家家户户挂起红灯…… ”

   歌词里唱的“正月正”, 是否就是说的今年的二月呢? 即是正月正, 家家户户挂起红灯, 您看多喜庆热闹啊.

(图 作者书写的虎年大吉, 给老乡们拜年)

   今年的二月, 的确非常不同以往,而且正月里包括五大节日, 如春节, 立春, 情人节,元宵节和雨水节, 寓意五谷丰登, 而且金木水火土五行齐全. 举世瞩目的冬奥会开幕式于大年初四在北京举行, 不是有成语“四海成风”, “五湖四海”吗?乐高还特别推出了庆祝冬奥会的新产品, 在春节之前和民众见面. 通过搭建女儿和儿子的新春礼物, 乐高《合家团圆,喜迎新春》, 自己也上了瘾, 又定了一套迎北京冬奥的乐高, 我们全家紧赶慢赶, 终于在春节前搭建完成冬奥会, 确实不错. 况且2022年2月份从周一到周日都是四个,四又是二的倍数,二二得四, 好事成双倍, 也在这里祝福国泰民安, 期冀百姓们四季发财, 安居乐业, 也就四海升平了.

(图2美国西海岸购物商场节日气氛)

   与故乡泉城大年初一的热闹情景一样, 美国西海岸最大, 也是最著名的西海岸购物商场(SOUTH COAST PLAZA), 也是大红灯笼高高挂, 并且用高科技的手段, 用电视屏幕的方式, 在商城最中心的位置, 设计出一泓泉水, 而水中的锦鲤, 活龙活现, 遨游浅底, 令人流连忘返, 和故乡趵突泉的三股水和红灯笼相得益彰, 让人有回家的感觉, 似乎“全球同此凉热”了.

   不过内在方面, 海外与在故乡少时过大年初一, 确实有着完全不同的景象. 现在把回忆写出来, 留下那时候的点点滴滴, 也权作一点儿历史的记录.

     记得那时候的大年初一, 家里是不做饭的.

   一大早, 穿上母亲大年三十放在枕头边的新衣裤, 戴上新帽子, 洗漱之后, 先跑到供桌前,给祖先磕头拜年, 然后是给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和长辈们问候请安拜年. 早饭很是简单, 一般是煎好的水饺, 或者是黄面年糕. 吃过早饭, 根据事前的安排, 我们便分头走出家门, 向亲戚世交家走去.

(图3 大年初一的济南街景, 插图莲君)

   大街上, 已经是春风扑面, 不完全是阳光的温暖, 而是那种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欢声笑脸,  带到了大街小巷上, 正如一首民歌所唱的那样:

   每条大街小巷

   每个人的嘴里

   见面的第一句话

   就是恭喜恭喜

   恭喜你啊恭喜你

   冬天已到尽头

   真是好消息

   温暖的春风

   吹醒了大地

   恭喜你啊恭喜你…..

(图4, 乐高的冬奥会, 春来大地, 注意冰雕上面的春字, 春天到了)

    那时候, 我给世交长辈拜年的路线, 每年基本上都是固定的, 首先是花墙子街上的赵大爷, 剪子巷上的张大叔, 接着是后营坊的周大爷, 最后是人民市场的周爷爷, 那时候拜年不时兴拜年乘坐公共汽车,也还没有到骑自行车的年纪, 我们都是走着去. 大姐和大哥他们也有自己的路线, 有时候路线也有些调整, 不过对于泉城这一带的街小巷子, 自己了如指掌, 走近路也就有比较多的时间, 在磕头拜年后, 和长辈们聊天叙旧, 啦啦呱.

   一般进门后, 我先在堂屋供桌前的蒲团上跪下磕头, 然后起身问安, 也早都冲好香茶(一种茉莉香片), 和瓜子花生和糖果. 据刘先生介绍, 这种蒲团是故乡特有的, 由产于大明湖的蒲草叶编织而成, 圆圆的, 很厚实, 舒适结实, 不知现在坊间还有没有这种蒲团, 真想买上几个, 和朋友们坐着喝功夫茶, 多惬意啊.

    一般大年初一, 到亲戚朋友们家拜年, 也很少有留饭的, 这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 也是传统; 大年初一, 大家都走家串户的, 不与留饭, 倒不是亲疏所致, 而是留饭对主人和访客来说, 都有太多的不便.

(图5, 济南节日风光)

   譬如, 客人们正在热闹品尝主人的年饭,接二连三有新客人到来造访拜年, 您说主人如何照顾周全呢? 说不定就失了礼数, 再者来说, 对于孩子们来说, 口袋里装满了长果花生, 瓜子牛奶糖, 几家下来, 填饱肚子, 也吃不下正餐不是?

   不过, 在老家正月初二, 就不一样了, 初二初三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 夫婿要同行, 所以初二又称为迎婿日. 一般女儿女婿都要带很多的礼物, 礼物并不那么十分重要, 而是女儿的回归, 是女儿女婿回家孝敬娘家, 全家团圆的日子, 所以, 结了婚的女儿一般大年三十, 都不在娘家过团圆而安排在了大年初二, 这样互相不撞档, 也皆大欢喜.

     过年不就是老人图个欢庆团圆热闹么?

    女儿回娘家, 确实非常的忙, 那时侯我们一般说, 这叫忙年. 不像现在, 年轻人动不动就说“外卖”吧, 外卖小哥倒是解决了一家人的食物果腹, 然而传统的美食呢? 估计很多家传的舌尖上味道, 失传了吧.

   尤其是家的味道, 特别是母亲的手艺和味道, 再到哪里去寻呢?

   找不到了.

   记得那时候, 大姐和大姐夫回娘家, 母亲都备好了炸货, 如酥肉, 炸鱼, 萝卜丸子, 甚至还有炸芹菜鱼, 藕盒, 还有一大锅炖肉的肉汤, 临时烩一砂锅, 肉汤和酥烂的肉, 配上大白菜, 味道醇香, 美极了.

(图6, 美国西海岸购物商场年景)

   母亲准备的年饭能够吃到元宵节之后.

   当然过年的饺子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团圆压轴美食, 当时我们也称为“扁食”, 还有母亲的拿手“水煎包”, 两面煎得焦黄焦黄的, 皮脆, 馅儿多, 一口吃下去, 满嘴流油.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 胶东和淄博一带的酥锅, 也和南京年节菜素什锦一样, 在故乡泉城也兴盛起来.

   好友LXL提供了这方面的难得的回忆.

   “提起济南人过年, 酥锅是必须的, 我家搬到三和街之后, 院子里的大姑大妈教我们打酥锅, 那时候没有煤气炉, 更别说高压锅, 都是烧蜂窝煤和煤球, 一口硕大的铁锅, 用肉骨头铺底, 在层层铺上白菜, 将海带, 肉, 鱼, 豆腐, 大明湖的白莲藕, 等食材一一码放好, 加上酱油糖醋调料, 盖上大锅盖, 几乎要小火咕嘟一晚上. 清晨打开锅盖, 浓郁的香气扑鼻, 家家户户都会切上一小盘, 供邻居好友品尝.”

(图7 今日趵突泉)

   由于每一家的酥锅没有统一的菜谱, 材料也不尽相同, 所以都有其独特的香味, 所以百家酥锅百家味, 百家味道每家尝, 这才是那时邻里好友之间的最和睦, 也是最真实的写照.

   这种友谊, 到了海外的华人, 倍加珍惜.

  洛杉矶的好友, 京剧表演名家, 也是山东老乡沁萍读了我的故乡忆过年的文章后表示, “也许那久远的时代, 才是我们想回去的地方吧. 我小时候, 像男孩子, 别的女孩子放个滴滴金还害怕, 胳膊伸出来好长, 不等滴滴金烧完就丢在地上了, 我却敢放二踢脚, 钻天猴儿呢.”

   说到放爆仗和烟花, 北京冬奥会的烟火肯定是大家的期盼. 不过记得小时候, 济南大年初一晚上, 也有放烟火的习俗, 虽然规模小的很多, 却是记忆犹新.

   小时候,春节期间, 济南最热闹的一段路, 是从皇亭体育场西行, 经过百货大楼, 到西门, 出西门经过剪子巷, 直到人民商场这一带. 无论是元宵节灯会, 还是初一晚上放烟火, 都在这一路. 当年放烟火的炮是架在敞开的卡车上, 放烟火随着车子行, 是流动的烟火, 车子开到哪儿, 烟火就向天空放到哪儿, 整个街道上人山人海, 记得小时候, 我还在看烟火观灯的时候, 走丢了, 可把父母急坏了, 最后在派出所才把我找到.

(图8 泉城的红灯笼)

   而后的菊花展, 包括灯会等, 移到趵突泉公园, 记忆中是在七八十年代之后的事吧.

   五十年代, 在街上举行灯会, 记忆中是没有门票的.

(图9 美国西海岸的红灯笼)

  而今眼目下, 我们在世界各地从电视屏幕上, 又可以不用门票, 就可以看到冬奥会夜色中五彩缤纷的焰火了, 我们期待着不凡的农历虎年,虎虎生风, 扫清疫情, 国泰民安, 福寿康宁.

   期待着张张笑脸儿和万民欢腾的焰火晚会.

   空中的流光溢彩, 带着孩子们的未来和希望, 带着青壮年一代的收获和喜悦, 带着祖孙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升起来了, 升起来了,

   那是多么的光彩夺目啊.

(结束图 以泉闻名的故乡今日景象)

   (2022年2月1号,大年初一, 写于尔湾加大校园. 感谢诸位好友阅读, 谢谢莲君插图, 谢谢济南老友提供今日泉城照片, 美国照片为作者拍摄, 谢谢家人支持鼓励写下此文.)